-
李政道对话北大学子:宇宙的实质远远超出人类的理解
李政道与北大的渊源颇深。1945年,因战乱被迫中断在浙大学业的李政道辗转来到昆明,得到北大物理系教授吴大猷推荐,作为北京大学学生注册,正式转学至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习。2003年,李政道应邀在庆祝北京大学物理学科建立90周年庆典活动上演讲,并与北大学子进行座谈。本文节选自当时座谈实录。《赛先生》转载自“北大物理人”公号,以飨读者。
-
浙大学者与美国ibm沃森研究中心合作,测量纳米世界有了新“触角”
近日,浙江大学胡欢研究员团队联合美国ibm沃森研究中心以及东华大学机械系彭倚天教授团队合作发明的一种新型纳米球探针技术,可以精准测量纳米到微米尺度范围的界面,填补了该尺度空缺,解决了纳米摩擦学领域的重要技术瓶颈。
-
浙大学者研发超薄功能器件大面积、可编程转印技术
柔性无机电子器件在可穿戴健康监测、柔性显示、人机界面等众多领域都有着重要应用,近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然而,柔性无机电子器件无法直接利用传统微纳加工方法在柔性基体上进行制备集成,必须通过转印技术将无机薄膜从其生长基体上剥离并转移到柔性可变形衬底上。
-
浙大学者打开大脑“冷静”机制的大门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类具有七次跨膜螺旋的膜受体蛋白,几乎参与了所有生理和病理过程。作为重要的药物靶点,目前近40%的药物通过gpcr发挥药效。代谢型γ—氨基丁酸受体(gabab)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受体,参与大脑冷静的调控,其失调导致了癫痫、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等在内的众多神经和精神疾病。
-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如何“分家”?浙大学者发现新现象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是“随机均等分布”到子代细胞的。而应颂敏团队的研究为挑战传统认知提供了新的证据,学界认为,这是生命科学领域一项基础性的重要发现,尽管背后的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晰,但会激发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
-
浙大学者课题组解读:单细胞测序成功绘制人胸腺发育细胞图谱
该研究利用了scrna-seq的技术,成功绘制了人胸腺细胞发育的单细胞图谱,并重建t细胞分化轨迹和t细胞受体(tcr)重组动态途径。使我们对于人t细胞的发育过程有了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
-
浙大团队发现肿瘤细胞特异性脂质合成代谢机制,成果登《自然》!
北京时间4月8日,由浙江大学、青岛大学、台湾地区中国医药大学以及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合作,浙江大学医学转化研究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吕志民教授团队联合台湾地区中国医药大学洪明奇团队在国际顶级杂志《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肿瘤细胞脂质感应异常及脂质合成持续激活的重要机制。
-
浙大学者在《自然》发文,首个人类细胞图谱诞生
近日,世界首个人类细胞图谱在浙大绘制成功了。北京时间3月26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在线刊登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郭国骥教授团队的这项最新研究成果。
-
-
cell论文第一作者如是说:实验小鼠“教”我的焦虑与快乐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范柯琪与浙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李异媛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以小鼠作为模型探寻了免疫系统与精神类疾病的相互关系,为人们认识焦虑提供了全新视野,相关成果10月31日发表于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