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星人的花纹是如何形成的? | 一周科技
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 ● ●
1
健康男性精子中携带有害突变概率有1/15
此前研究发现,新生儿自闭症的病例中,约10~30%由新生突变引发,即父母双方的大部分体细胞中都不携带致病基因,但突变却偏偏存在于少数的精细胞或卵细胞中,最终遗传给了孩子。目前,人们对于疾病相关的新生突变在健康人群中存在的比例有多高却知之甚少。
近日,一项发表于《细胞》的人类遗传学研究为这一数值提供了一个参照:在健康男性中,平均每15人中就有1人体内超过5%的精子存在已知的疾病相关的新生突变,且大部分突变都产生于志愿者出生前的胚胎发育过程。这一发现最直接的转化价值在于,对已经生下一名由新生突变导致先天性疾病的夫妻而言,建议对丈夫的精子细胞进行基因组测序来评估二胎宝宝携带同一新生突变的风险。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92867421008837
2
喵星人的花纹是如何形成的?
同样都是猫,但每一只的花纹都各有特色。以往研究认为,这些花纹是不同毛囊组织中,角质形成细胞的黑色素表达差异带来的,但具体是什么因素在调控黑色素的差异表达呢?
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线索:研究者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发现根据信号分子dkk4的表达与否,可以将猫毛囊组织中的角质形成细胞分为两类,其中表达了dkk4的细胞更倾向于合成更多的黑色素,进而导致深色条纹的产生。研究者还发现,dkk4基因在体表有斑点而非条纹的热带草原猫中存在突变,并且这一突变导致热带草原猫的角质形成细胞在发育过程中,dkk4的分泌量显著降低,最终导致花纹呈现出斑点的特征。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5348-2
3
火星盖房太贵?让宇航员尿尿拌 “混凝土” 吧
9月10日,一篇发布在 materials today bio 上的论文介绍了这一有趣的发现: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从人体血浆中提取出的人血清蛋白,作为模拟月球和火星风化层的粘合剂,制成了强大的地外表土生物复合材料。这一神奇的 “人造” 复合材料,其抗压强度可达到25.0mpa,符合了标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20~32mpa)。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590006421000442
4
灵长动物的母爱:抱着孩子的尸体“以寄哀思”
当同类死去,动物会作何反应?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有多种方式来面对这一“噩耗”。其中,母亲携带幼崽尸体(infant corpse carrying by mothers,icc)就是常见的方式之一。尽管这种行为很普遍,但此前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并不深入。上月,一篇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的论文揭示了灵长类动物这一特殊的 “母爱”。
来自英国和日本的研究人员收集了409个来自50种不同灵长类动物的 “母亲应对孩子死亡” 案例,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后发现,当幼崽死于非创伤性原因(例如疾病)而不是创伤性原因(例如被杀),以及动物母亲更年轻时,icc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更大。这一发现支持死亡检测假说,即icc发生在婴儿死亡线索较少的时候。该结果也表示灵长类动物能够获取死亡意识。此外,icc的持续时间还受到婴儿年龄的影响,研究人员观察到较年轻的婴儿被母亲抱住 “以寄哀思” 的时间更长。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动物的认知和情感。
https://doi.org/10.1098/rspb.2021.0590
5
植物病毒可用于治疗癌症
豇豆花叶病毒作为一种植物病毒,并不会感染人类。但是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来自这种病毒的纳米颗粒却可以作为佐剂激活人类的免疫系统,起到类似疫苗的效果。他们试图利用这一特性,将豇豆花叶病毒改造成治疗癌症的药物。
在之前的研究中,他们直接将病毒纳米颗粒作为佐剂施用于肿瘤上,治愈了小鼠和犬类的多类肿瘤。而在最新的研究中,他们针对一种涉及多种癌症的钙结合蛋白,s100a9,将病毒纳米颗粒设计成可以全身施放的靶向药。研究表面,这一方法可以激活针对癌细胞的免疫反应。这一研究对于下一代的靶向免疫疗法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101796
6
新型催化剂能将二氧化碳“变”成乙醇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1c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