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在上周的一周科技中,我们曾提到过充足睡眠对大学新生成绩的重要性。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心理学团队对超过600名大一新生的研究表明,对于这些大一新生而言,每晚睡眠增加一小时,他们的gpa会提高0.07,且夜间睡眠时长6小时为影响学业成绩的分水岭,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将对年终gpa产生负面影响。本周的最新研究则表明,早上的赖床,对学业成绩同样会有重要影响。国内外多数大学一天的课程学习从早上八点左右开始,这也造成一部分学生因为与床铺难以割舍的感情而逃掉第一节课。最近,新加坡国立大学应用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研究所joshua j. gooley团队对超5万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相比于早上10点后上课,学生在8点开始课程的出勤率要低10%左右。与此相对应的是,8点上课剥夺了学生近一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学生上午课程的成绩要低于下午课程。同时,学生选修的上午课程越多(比如一周有3~5天要上午上课),总的gpa就越低。该研究认为,为了学生的学业表现,大学应该更加合理的进行课程设置,甚至考虑将早上上课时间推后。►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62-023-01531-x 社会动物需要彼此间的交流,更依赖健康、繁荣的社区环境。有研究表明,社会隔离(social isolation)是死亡和包括抑郁症、焦虑症、肥胖症、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在内的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最近,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lei cao团队发现,与群居饲养的小鼠(五只一笼)相比,单独饲养的小鼠(一只一笼)的进食量更多,体重和脂肪堆积增加更明显,也就是越胖。在生理指标上,单独饲养的小鼠血糖控制恶化,胰岛素信号降低,全身系统性和脂肪炎症反应加剧。与之前研究不同的是,lei cao团队饲养小鼠的温度为29℃左右,排除了温度对动物代谢的影响(常规实验室室温指20~24℃,是人类体感最适温度),更接近小鼠自然生活状态。该研究从一定意义上更加确凿地证实了社会隔离能引起动物的肥胖倾向,也为研究社会隔离对健康的影响构建了更加客观的模型。►文章链接:https://www.cell.com/iscience/fulltext/s2589-0042(23)00336-x三年疫情让人们进一步地认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体育运动是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当下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都很快,可以说日常的工作、生活安排的十分紧凑。那么,一天中哪个时间段进行体育锻炼能收获最大的健康效益呢?近日,香港中文大学jihui zhang团队分析了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92139名志愿者的运动健康数据,跟踪随访约7年。结果显示,不管在一天中的哪个时间段进行中高强度运动锻炼,都会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癌症的死亡风险。通过将一天分为早(05:00~11:00)、中(11:00~17:00)、晚(17:00~24:00)三个时间段,研究人员发现,每周在中午至下午(11:00~17:00)时段进行50~20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更有利于健康。该研究提示,运动锻炼很重要,合理安排锻炼时间也有必要。不过,上周一项研究显示,如果是以减脂为目的,上午锻炼效果更好。
►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6546-5 全球25岁以上的成人中,约有四分之一会经历脑中风的困扰,其中又有四分之三的人会出现上肢和手的运动缺陷,进而严重影响个人生活。鉴于中风患者控制运动的脊髓神经环路仍然完整,科学家欲将脊髓神经作为帮助患者恢复运动的神经治疗靶点。近日,美国匹兹堡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刺激脊髓的神经技术——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可显著改善慢性中风患者的上肢和手部活动能力。本次临床试验中,共有两名志愿者参与,科研人员在他们的特定脊髓神经部位植入了两个电极,并进行了连续的刺激治疗。结果显示,两位志愿者的手握力分别提升了40%和108%,在抓取特定物体的速度上分别提升了30%和40%。scs明显改善了中风患者手臂和手的灵活性,扩大了活动范围。更可喜的是,在停止脊髓电刺激后,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效果并没有消失,也没有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2-02202-6 佩戴口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新冠病毒感染。但新冠肺炎疫情后,包括口罩在内的医疗垃圾被大规模丢弃,造成严重的生态危害,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负担。大多数一次性口罩都是由合成塑料制成的,它们的不当处理会对野生动物造成直接威胁,并以微塑料的形式给整个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最近,捷克布拉格化学与技术大学无机化学系martin pumera团队研发出一种能够主动导航、粘附和加速新冠肺炎口罩聚丙烯微纤维降解的一维磁光活性微型机器人。1d微型机器人包括磁芯(fe3o4)和光催化外壳(bi2o3/ag),它们能够实现无线磁操纵和可见光光催化。在特定磁场的驱动下,微型机器人可以像鱼群一样运动,与微纤维进行活跃的交互作用。施加光照可加速破坏降解聚丙烯微纤维。在未来,这种活性磁性光催化剂还可用于处理其他塑料废物和环境污染物。 ►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6650-6
图片来源:pixabay
胰腺导管腺癌(pdac)极易发生转移,预计到2040年将成为全球第二大致命性癌症。目前对pdac的临床治疗主要是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化疗策略。但是,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对化疗有反应,其他患者则饱受病痛折磨,甚至会在数周内去世。最近,德国海德堡转化免疫学中心nicola gagliani团队发现,对治疗有反应的pdac患者血清中的3吲哚乙酸(3-iaa,色氨酸代谢物)丰度明显偏高,肠道菌群中的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和多形拟杆菌(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3-iaa的主要生产者)占比更高。随后,研究人员通过动物模型证实,4~5天的高色氨酸饮食或直接口服3-iaa都会提升pdac的化疗效果。研究人员简单的将有效治疗的患者的肠道菌群移植给pdac小鼠后,小鼠对化疗也有了明显反应。这一发现为通过营养干预改善“癌症之王”的化疗效果指明了新方向。 ►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5728-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