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总是惯孩子,“隔代亲” 竟是天性使然? | 一周科技
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撰文 | 开阳 王烁 陆飞
责编 | 攸淇
● ● ●
1
如何打出最快的响指?
打响指是一种人类流传已久的小动作,从公元前300年的古希腊绘画到漫威世界中的灭霸都会打响指。一项新研究指出,打响指创造了人类运动的一项新纪录:它产生了人体上观察到的最快的旋转角加速度(1.6×10⁶ °/s²),而其旋转角速度7800度每秒也持平了职业棒球投手的手臂速度。打响指的速度也非常快,仅需约7毫秒。
研究进一步指出,手指之间需要有适合的摩擦系数,才能通过弹簧和闩锁机制储存和快速释放能量打出响指。摩擦系数过大会耗散能量,表面太光滑则无法储存足够的能量——所以灭霸带着金属手套是打不了响指的。
► 图片及文章链接:
http://research.gatech.edu/oh-snap-record-breaking-motion-our-fingertips
2
仅凭声音“定位”主人,猫咪其实很关注你!
许多动物都具有社会空间认知能力,会在自己大脑中构建认知地图并标注自己感兴趣对象的位置。最近,日本的研究人员发现,家猫可以通过声音跟踪主人的位置。
研究人员在家庭环境和猫咖啡店进行实验,测试猫在看不到主人的情况下对播放的主人录音有何反应。实验房间内外各有一个扬声器,会播放不同的声音组合。结果显示,当主人的声音先在室内出现然后马上在室外出现,家猫最为惊讶。相比之下,陌生人的声音或者其他噪音的位置发生瞬移时,家猫并不会惊讶。这表明家猫可以分辨主人的声音,并且对主人的位置格外关注。
► 文章链接: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257611
3
使用工具有助于提升语言能力
理解并使用复杂的语法可以说是人类最 “高级” 的技能之一。使用语言调动的是特定的神经资源,但是有趣的是,发表在11月12日《科学》(science)杂志的一篇研究发现,使用工具时调动的大脑区域和语言技能是同一片区域。
既然如此,通过训练使用工具能力是否可以提升语言能力呢?于是,实验人员对使用工具与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做了测试。他们让参与者进行30分钟的器械使用之后测试其理解复杂句式的能力,发现与没有训练的对照组相比,训练过的人对于复杂语法的理解有所提升,与此同时,通过复杂语法训练后使用工具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这些发现对于之后临床语言功能恢复也有一定的启发。
► 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e0874
4
睡眠问题或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睡眠对于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这种对健康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生理上,也对心理健康有着很大影响。
巴西学者最近调查了1113名16-25岁的大学全职在校生,其中2/3的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而其中55%存在白天睡眠过多的问题,而这部分的学生抑郁或者高压力的风险是其他人的两倍。他们还发现,睡眠不足和白天睡眠过多问题在女学生中更为常见。研究者认为,首次离开家乡,使用令人兴奋的酒精药物,不规律的睡眠时间等都是导致学生出现睡眠问题的诱导因素,但是睡眠是如何导致心理问题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 文章链接: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3014460.2021.1983019
5
老人总是惯孩子,“隔代亲”竟是天性使然?
进化生物学家认为,祖母们为了帮助照顾孙辈小孩,增加他们的存活率,从而放弃了自己的生育能力。研究也曾发现家中有祖母同住的小孩在学习成绩等方面更优秀,表明祖母们确实在照料对孙辈小孩方面起了很大作用。那祖母对小孩的喜爱是天性吗?对此,美国埃默里大学的研究者们的最新研究发现,祖母对孙辈的情感连接超过了对自己儿女。这项研究招募了50名女性,她们至少有一个3~12岁的孙辈小孩。
研究人员给她们看的孙辈小孩的照片,她们自己的子女,以及其他无关的孩子的照片,同时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她们的大脑。结果发现,当她们只有在看到自己的孙辈照片时候,大脑关于情感的部分才会被激活。而当她们看到自己的成年的孩子的照片时,被激活的是认知的部分。这意味着,祖母们看到自己的孙辈产生的是直接的情感联系,她们会因为孙辈小孩的笑而感到开心,为他们的哭而感到焦虑。祖母们对自己成年孩子则更多的是理性的认知。这解释了为什么许多人会觉得他们父母在看到自己的小孩时比看到自己时更兴奋和激动。
► 文章链接: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pb.2021.1997
6
蜻蜓可以飞越印度洋吗?
2009年,马尔代夫的海洋生物学家查尔斯·安德森在当地发现了一只来自印度的薄翅蜻蜓。他作出假设,这只蜻蜓再次起飞时将前往非洲,而不是返回印度。蜻蜓真的可以跨越2000多公里的印度洋,从印度经马尔代夫到达非洲吗?
近日,包括安德森和瑞典隆德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们从理论上证明了这种可能性。蜻蜓的体积太小了,因此想要在其身上安装追踪器在技术上不可行,研究人员从仿真模拟的角度出发,探究这种可能性。他们先检查了蜻蜓的生理指标,计算了其体内存储的能量使得他们在空中停留的最大时间,然后再通过气象模型来确定从印度到非洲之间的风是否能让蜻蜓顺利完成迁移。结果表明,大约15% 的蜻蜓能在春季从印度飞越至非洲,40%则可以在秋季时再返回印度。
► 文章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evo.2021.698128/full
制版编辑 | 卢卡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