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担心电脑、智能手机等现代科技减少了面对面的交流,使得孩子们缺乏社交能力。但这一说法是否科学呢?近日,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统计了1998年和2010年老师和家长对儿童社交能力的评估。他们发现,虽然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更加频繁,00后孩子们的社交能力整体而言与90后并没有明显的差距。不过研究人员也指出,这一结论的前提是正常使用电子设备,而过度网游和使用社交媒体(每日多次)的儿童与其他儿童群体相比,的确表现出较弱的社交能力。
文章链接:
https://www.journals.uchicago.edu/doi/10.1086/707985
为了满足好奇心,人类有多拼?近日,新一期的《自然-人类行为》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使在明确知道风险存在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人也会选择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先给志愿者观看一些魔术视频,然后让他们标明自己对魔术的好奇程度,并选择是否转动划成 “赢” 和 “输” 两个区域的转盘。如果转到 “赢”,实验结束后更可能告诉他们这些魔术背后的技巧;反之,则更可能受到电击。志愿者身上全程都贴有电极,虽然实验最后并没有真正给志愿者电击。实验发现,志愿者对魔术越好奇,越倾向于选择转动轮盘。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对志愿者的大脑扫描,发现这种决策方式与大脑纹状体负责奖赏的区域息息相关;对大脑而言,好奇心得到满足,就跟获得了奖励一样。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20-0848-3
蝙蝠占据哺乳动物物种总数的20%,也成为了人类和很多其他哺乳动物的病毒库。澳大利亚科学家在蝙蝠体内发现了三种类似的病毒,这几种病毒都和考拉逆转录病毒(korv)以及长臂猿白血病病毒(galv)等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其中考拉逆转录病毒就像人类的艾滋,可以破坏考拉的免疫系统,目前正严重危害考拉的种群数量。进化学研究表明,蝙蝠体内的这三种病毒组成的分支可能非常近似于 korv 和 galv 等病毒的共同祖先。虽然科学家不能确定这类病毒最早是否起源于蝙蝠,但是蝙蝠作为病毒库,很可能对这类病毒的传播和变异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人员怀疑,在亚洲和澳洲的其他物种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病毒。
文章链接:
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04/08/1915400117
每当到了繁殖季,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上的雄性环尾狐猴们会纷纷用长长的尾巴反复蹭按自己的手腕,然后向心仪的雌性对象摇晃自己的尾巴。如今,日本东京大学的科学家对于这一求偶行为背后的分子机制有了更细致的理解:原来,每到繁殖季节,雄性环尾狐猴分布于手腕的腺体就会分泌三种挥发性醛类物质信息素,并涂抹在尾巴上。这样一来,当面对异性随风摇曳他们的尾巴时,这些带有花香气味的信息素就会被雌性狐猴捕捉到,进而提升获得异性青睐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环尾狐猴中这三种新鉴定出的信息素在别的动物中也存在。比如绵羊妈妈用它们识别自己孩子、一些昆虫用它们吸引异性。这进一步表明,使用信息素进行沟通是动物界广泛存在的现象。
图片与文章链接:
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20)30407-3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体长可达三十多米。然而,这个体长记录被一种海洋生物打破了。据 newsweek 网站报道,近日,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在西澳大利亚的大海深处,拍摄到仅外圈就长达47米的管水母。虽然最终测量结果还在审议,但科学家估算,这条管水母总长度至少120米,很可能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长的动物。管水母的构造非常特别,其主体由相互连接的小型个体构成。这些小型个体根据主体需要,分化出不同的功能,比如有的负责游动,有的负责捕食。有生物学家进一步指出,在深海地带,生物的生长速度特别慢,因而视频中长度如此之大的管水母,很可能已经几十岁、甚至几百岁了。
文章链接:
https://www.newsweek.com/otherworldly-150-foot-long-string-like-organism-deep-sea-millions-interconnected-clones-1496512
吃了糖果之后,吃再甜的水果也会感觉索然无味,这众所周知的生活常识背后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呢?之前的研究已经揭示,在接触到很甜的刺激后,感受甜味的神经元会变得 “迟钝”,需要更强的刺激(更甜的食物)才能达到与之前相同的激活水平;相反,在吃了味道平淡的食物后,感受甜味的神经元会变得更敏感,较低的甜度就可以产生较高的激活效果。近日,悉尼大学的研究者又进一步找到了这个现象在分子水平上的原理所在。研究者发现,在果蝇味觉系统中,与奖赏相关的多巴胺通路直接作用在甜味感受神经元中。在接触到味道平淡的食物后,神经系统分泌的多巴胺会激活甜味感受神经元上的多巴胺受体,并激活一种名叫 pgc1α 的转录因子活性,通过在细胞核内的转录调控,提升神经元对于蔗糖刺激的敏感性。这是研究者首次对 “舌尖” 中甜味记忆分子机制的阐释。
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1124720303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