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感染新冠,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讲述 | 成宇迪
撰文 | 冯灏 成宇迪
在测出阳性的那一刻,我是庆幸的,觉得大石头落了地。
今年四月,我身处英国,计划十月回国,感染的时候距离回国还有六个月,我还挺欣慰。当时有不少朋友因为上飞机前检测出阳性而耽误了飞机,比起回家前三个月的忐忑不安和天价机票的代价,提前感染,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当时有重复感染的新闻,但我觉得重复感染并不常见,而回国时间如此遥远,足够我将病毒完全排出,不至于在上飞机前核酸检测阳性。
而且我已经打了两针科兴疫苗,三针辉瑞疫苗,再加上一次感染,我向朋友炫耀,我肯定有超强抗体了,从此过上了“裸奔”的生活。
回国前,我去了欧洲旅行,当时欧洲已经放开,已经没有人再戴口罩。对于欧洲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经历了两年有阻拦的生活(跨国界需要持核酸阴性检测,德国等部分国家关闭国境),于是在放开的这一年变得格外疯狂,南法沙滩上人满为患,酒店民宿全部爆满,室内很难再见到口罩。
身处这样的环境,仗着阳过,我也没有再戴口罩,加入了他们疯狂的行列,去人满为患的音乐会,也去封闭空间,酒吧、剧院、赛场……
十月,经历了“7 3”隔离观察、闭环管理之后,我回到了国内。管控放开之前,我的朋友们都很羡慕我,他们觉得我不会再感染,隔绝了去方舱的可能,我对此也很有信心,毕竟五针疫苗 一次感染。大家排队囤药的时候,我把所有退烧药都散发给了朋友们,让他们应急。
很快我的同住人也阳了,在家我们没有做任何防护,都觉得我不会再感染了,我作为照顾人同吃同住。
其实国内这一次的感染症状和我在英国的时候有明显不同,我身边的朋友们感染后都出现了发烧、咽痛的症状,不乏特别严重还呕吐的,而我在英国的时候,也身边所有人都感染了一轮,但当时基本都是无症状,罕见发烧,甚至有人仅只是感觉到很困,睡一觉就好了。
有朋友给我转发第二次感染的新闻,说英国的毒株和国内这次不同,我还是很有可能再次感染,但我觉得太遥远,也不适应戴口罩的生活,我笑着跟他们说:让我来检测一下是不是真的就同住人必阳。
倒确实是求锤得锤。我的同住人经历了三天发烧后,我开始嗓子痒了起来,跟我第一次感染的前兆相同。第二天起来测抗原,有了一根很隐约的t线。
我又感染了。
二次感染会更严重吗?
在浏览信息时,我看到一个令人忧虑的新闻:
今年四月,西班牙研究者汇报了一例仅间隔20天就重复感染新冠的病例,这名31岁西班牙医护人员在感染德尔塔20天后再次感染了奥密克戎,这一记录刷新了新冠重复感染的最短间隔时间[8]。
对此,杨庆来认为,这个案例是特殊的。奥密克戎的变异程度深,在负责进入宿主细胞的刺突蛋白中,奥密克戎产生了37个突变,大量刺突突变的积累,使得奥密克戎可以逃避阿尔法、贝塔、德尔塔等新冠早期变种感染所带来的抗体,所以这个情况在奥密克戎流行的初期会比较常见。
而目前一些针对重复感染率的研究数据看起来比较高的原因也是如此,针对再次感染的研究的时间间隔都比较短,主要集中在2021年末2022年初,当时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在欧美很多国家中共同流行,这也造成了数据上重复感染的比例增加,“但在目前流行株基本为奥密克戎的情况下,并不需要过度担忧”,杨庆来说。
不过现在也出现了很多奥密克戎二次感染的案例。就我个人的情况而言,根据全球病毒基因共享数据库(gisaid)的记录,我今年四月在英国感染的毒株极大概率是奥密克戎,而分类是ba.4或ba.5,本次北京流行的毒株同样是奥密克戎,应该是bf.7。为什么奥密克戎也会感染第二次?
自奥密克戎ba.1被首次检出后,相继又衍生出ba.2、ba.3、ba.4、ba.5等亚型,往下还有更多分支。有研究者认为,不同亚型携带有不同的突变位点,进而极大地影响预防下一次感染的能力,比如ba.4和ba.5就很有可能逃避ba.1的抗体识别[9]。
杨庆来认为,从实际感染的角度来看,比起毒株差异,重复感染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个体差异。个体感染奥密克戎某种亚种后,会对其上的刺突蛋白上的很多抗体识别位点产生抗体,而这些位点所并不仅仅只是感染上的病毒亚种拥有,其他奥密克戎亚种的刺突蛋白也会拥有一些相同的抗体识别位点。因此,感染其中一个亚种之后产生的抗体,对其他奥密克戎亚种的感染也会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感染一个亚种后所产生的抗体针对在刺突蛋白上的每个位点的识别能力强弱也不同,而有些亚种的某个突变可能就能突破某些个体内产生的较强抗体反应所针对的位点,进而造成了免疫逃避并导致重复感染。而我重复感染的原因,也可能是bf.7逃逸了我之前产生的抗体免疫所针对的位点。
虽然如此,蔡卫平认为,短时间内重复感染依旧是罕见的。他认为奥密克戎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主流毒株,并且再怎么变还是一个家族,“你产生的免疫没有那么笨,不至于他叔跟他爸都分不清楚,相差没有那么大,免疫系统都是能辨认出来的”,他觉得在六个月内,重复感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系教授杰弗里·汤森等人对1984年以来六种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进行了比较进化研究,他们推论,在新冠地区暴发的情况下,再感染可能发生在初次感染产生抗体后的3到63个月之间,中位数为16个月[10]。
刘善虑认为,尽管防护时间存在一些分歧,但第一次感染后的3-6个月内,如果没有出现变异性极大的新毒株,重复感染的发生率很低。
而杨庆来指出,3-6月内很少重复感染,是有一定的免疫系统特性为依据的。奥密克戎主要在上呼吸道感染,而存在于口腔、鼻腔粘膜等上呼吸道粘膜组织中的抗体在3-6个月之内基本可以实现有效保护,超过六个月以后,粘膜组织内存在的抗体会大量减少,进而增大重复感染风险。所以在3-6个月这段时间里,并不用太担心会重复感染。
实际上,感染超过六个月,也只是风险上升,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再次感染。
有研究者收集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遍及全球多个国家的91项研究的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后发现,在奥密克戎浪潮前期,二次感染率为3.31%[12]。而英国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27日,英国的再感染率为5.6%[13]。前述阿布-拉达德的研究也有相似的报告,在他们开展研究后随访的135天里,感染奥密克戎后再次感染奥密克戎的发生率约为2.1%。
仅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从四月到十月在欧洲旅行,再也没戴过口罩,也时常参与人群密集的聚会,但并没有感染。直到十二月,距离上次感染八个月之后,才再次感染。一个原因可能是抗体水平下降,与此同时,流行毒株不同,这才导致感染风险急剧上升。
而目前还有一个传闻是“初次感染的时候症状轻微或者无症状,就很容易再感染”,对此,杨庆来解释,无论症状轻微与否,感染后身体都会产生抗体,t细胞都会产生记忆,只是症状轻微或无症状感染诱发的免疫反应可能相对更弱一些,但并不那么要紧,“你可以这样想,你第一次感染没症状,可以说明你本身的身体免疫力非常好,那么以后即使再感染很可能也会是同样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学界对此并没有完全统一的结论。对于先前感染的保护力研究存在分歧,如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认为,感染奥密克戎后三到五个月间体内抗体的保护性为51%,六个月后体内抗体的保护性已低于25%[11]。
与其他流行的奥密克戎亚种相比,已有早期证据显示,最新流行株如bq.1和xbb的再次感染风险更高。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副研究员曹云龙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表示,国内ba.5.2和bf.7感染高峰过去后,不排除出现因bq.1.1、xbb或者是其他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毒株驱动的感染高峰[14]。
而在目前初次感染还没结束,也还没有bq.1.1和xbb大流行的情况,杨庆来说,有初次感染的抗体有效保护,我们还是能放下焦虑,安心过年。
年轻人更容易重复感染?
从统计数据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其实并不容易发生二次感染。
但,为什么我感染了?以及,什么样的人容易重复感染?
刘善虑教授给了我一个略有些出乎意料的答案:一线医护人员和年轻人。
《柳叶刀-区域健康(东南亚)》今年八月发表了一篇印度新冠情况的研究,研究数据显示,护理人员的二次感染率最高,占统计人数的40.8%,医师的二次感染率也达38.6%,接近学生、行政/文职人员的二次感染率15.4%的三倍[15]。
这不难理解,医护人员接触新冠病患更多,长期暴露在病毒环境中。那么,为什么是年轻人?
法国国家公共卫生机构日前披露了法国2021年3月2日至2022年2月20日二次感染情况,在这个时间段内,法国累计二次感染人数达58.4万人,而其中,18岁至40岁之间的人群占比最高,达到了51.1%,小于18岁与41岁至60岁的人群居于其次,分别为23.6%、20%。而老年群体,61岁至80岁的占比骤降至3.8%,大于80岁的占比仅为1.4%[16]。
在美国也观察到了同样的情况,华盛顿国家卫生署数据显示,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10月12日,有7万6千余人重复感染了新冠,而其中,占比最高的是18-34岁人群,达到了37.8%;与之对应的,65岁以上人群,仅7.4%[17]。
虽然我们不用为再次感染而感到焦虑,但采取措施防止自己重复感染,并非毫无意义。
预防感染的手段,在预防再次感染时依旧适用。
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常消毒、保持社交距离,这些我们在这三年内养成的习惯,在预防再次感染时依旧有效,且是预防感染的最有效方式。
而接种加强针,同样也是有效的。
在感染后,再接种加强针也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去年八月发布的一个调查报告显示,感染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是感染后接种疫苗的人群再感染几率的2.34 倍[21]。今年三月发布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也发现,再感染后接种疫苗的人,即使时隔18个月,免疫仍高于 90%[22]。而今年九月《柳叶刀(传染病)》上发布的一篇论文认为,自然感染后加上疫苗产生的混合免疫,可以将保护的有效性提高到96%,并且持续时间超过五个月[23]。
对更易重复感染的年轻人来说,去接种疫苗的社会意义可能更为重大。
杨庆来认为,鼓励年轻人打疫苗,是有公益性质的。有了疫苗保护,哪怕没有阻止重复感染,但有了更多抗体,身体的免疫反应变快,对病毒复制抑制变快,传播的病毒数量就会变低,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算感染了别人,他们也会症状轻一些。
而三年疫情后,我们终于迎来了久违的自由与团聚,渴望聚集,是人之常情,再去严防死守,也是残忍的,那么去打疫苗,就成了一个“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关于在感染后什么时间接种疫苗,我们可以参考香港卫生防疫中心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