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教练:再成熟安全的景区也会有风险-k8凯发百家乐

  户外教练:再成熟安全的景区也会有风险-k8凯发百家乐

户外教练:再成熟安全的景区也会有风险

2022/09/04
导读
当个人能力和项目要求不匹配时,哪怕不极限的项目也会变得非常危险
    9.4
知识分子the intellectual

不做充分准备,再成熟安全的景区也会有风险


 导  读

户外运动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安全是户外运动中最重要的因素,但往往也是大家容易忽视的地方。在户外运动中,可能会遇到来自人为、环境、气候和混合因素等方面的危险,如:迷路、失温、蛇虫叮咬等。如何保证户外运动中的安全?露营等大热项目有哪些地方值得注意?高空跳伞等极限运动是否应该玩、怎么玩?

8月23日晚,《知识分子》请来深圳登山协会户外教练、培训中心主任,深圳公益救援队教练谢孝军,与内蒙古登山协会会长、coach k签约户外教练吴涛,聊了聊户外运动的相关安全知识遇他们的实际救援经历,以下为文字实录。

整理 | 王雨丹

责编 | 钱炜


 ●                  ●                   


户外运动有哪些危险?

《知识分子》:在日常的户外运动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原因都有哪些?

谢孝军:我们进行户外运动这么多年,确实遇到过很多危险。最常见的就是迷路,即使是在熟悉的区域也可能发生,比如在大雾、能见度不好、原定路线更换等情况下。南方夏天常见的有中暑,北方冬天经常会有失温、摔跤受伤等危险。此外就是洪水、泥石流或者海上项目的风浪等。因为我们处在自然环境中,环境条件没有那么好,所以需要做好准备再出发。

吴涛:毕竟从事各种户外项目20多年了,大大小小的风险都遇到过。有件事印象比较深,就是在登雪山的时候雪盲。当时,我疏忽大意没戴墨镜,总觉得阴天在冰川上待两三个小时没问题。到了晚上十一点多的时候,两个眼球的晶体感觉就像是被刺破然后又扔进了一把沙子,那种剧痛几近无法忍耐。我失明了近19个小时,下山的时候也是蒙着眼睛被同伴带着走的。这是我自己的一个惨痛教训,户外运动时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不能有一丁点侥幸的心理。

《知识分子》:谢老师是深圳公益救援队的教练,能否讲几个户外运动遇险的救援实例?

谢孝军:首先要说明一点,虽然户外运动可能会出现各种事故,但实际发生的比例并不很高,因为大家对此关注度高,所以觉得好像经常有事故发生。

我讲两个此前的救援经历。深圳市区内有座梧桐山,周末会有很多人来这爬山。我曾经有一次救援任务就在这。当时有三个人相约去爬梧桐山,他们选择了一条小路,其中两个人爬到一半时,到了一个既上不去也下不来、只能在山壁上 “站着” 的地方,而且那里没有手机信号。当时没有跟着上山的第三位同伴出来找到有信号的地方打电话求救。这起事故就是因为他们不走寻常路,即使是在梧桐山这样成熟安全的景区,我们当时也是花了六七个小时才把两人救下来。

还有一次,有个人沿着一条溪谷走,当时是夏天,气温很高,他又孤身一人,没多久就中暑了,浑身无力坐在溪谷中。还好他手机有信号,能够打通救援电话,但我们也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他。在山上救援有个特别麻烦的事,你没有办法告诉别人你的具体位置,只能说“在一棵大树旁边”这类的信息。

《知识分子》:吴老师有什么救援案例分享吗?

吴涛:沙漠是内蒙这边特别好的户外运动资源之一,因此我们每年在沙漠里遇到的情况也特别多。比如在夏季高温的时候,沙子地表温度经常能达到六七十摄氏度,这是人体很难忍受的温度,很容易中暑。我几乎每年在沙漠里都会遇到徒步爱好者不同程度的中暑。

前年一队人在沙漠徒步,里面有人已经出现中暑症状了,于是停在队伍后面等待救援。但等我们到的时候发现他身边的人完全不知道如何处理(中暑),就只是让他喝水休息。大家知道到了中度中暑以上,热量积累容易引起脑组织受损、造成永久伤害。所以,如果有中度、重度中暑情况出现,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快速降温,而非我们平时说的什么擦拭额头、扇凉风等,怎么直接、怎么粗暴有效就怎么来。可以浇矿泉水来极速降温,如果身边有个水坑,直接把人丢进去,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中重度中暑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当时我们赶到后迅速做了现场处置,还好当事人回来后没有更严重的后果。

《知识分子》:刚刚谢老师提到在野外不好准确描述自己的位置,请你们介绍一下,如果真的户外遇险了,求救时应该如何描述自己所处的大概位置?

谢孝军:个其实挺简单,在手机上最常用的两个软件,一个叫两步路(两步路户外助手),一个是指南针/指北针。这两个软件用的都是gps信号,没有网的时候也可以看。打开两步路会显示当前定位,有经纬度和海拔高度,指南针也一样,这些信息的误差基本上很小。如果没有这些软件,也可以口头描述,比如自己是从哪个地方上山的,走的是哪条路线,大概走了多长时间,这样救援人员能对你的所处位置有个大概的评估。

《知识分子》:一些原始的方式能用吗?比如古代我们会烧狼烟。在野外手机没电了或者网不太好的时候,有没有物理方式来求救?

吴涛:如果真是电子设备信号都断掉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暴露自己的位置。比如晚间的火,白天的烟,这些都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另外还可以制造足够响亮的声音等等。但要注意的是,点火可能带来山火问题,也有悖于环保理念,所以需要去评估现场环境和情况的紧迫性,不能草率行事。但是如果真的身处险境,已经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人身安全还是第一位的,首先要考虑的还是如何暴露自己的位置给外面的人知道。

《知识分子》:评论区有观众朋友提问,如何在野外防蛇咬。不知道两位老师有没有被蛇咬过?

谢孝军:在野外遇到蛇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夏天。我在野外遇到十几次,但到目前为止,都是它们跑得比我还快,一般情况下,蛇会尽可能快地逃离人类所处的范围。而且只要人不主动挑衅,蛇一般也不会“奋起反抗”。为防蛇咬,外出最好穿长裤和登山鞋,如果地面被树叶树枝等覆盖,可以用木棍、登山棍等敲一敲,打草惊蛇后再走,蛇对震动是非常敏感的。以前我们也有小伙伴会撒点雄黄粉等药物,除了蛇还能预防其他虫蚁。

《知识分子》:两位老师都是登山协会的,我们讲一下登山安全事故的数据。根据中国登山协会的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一年中国大陆就发生了500多起登山户外运动事故,全年事故总人数1600多人,受伤180人,死亡和失踪60余人,事故数量整体呈增长态势。请两位老师介绍一下,在我们所能掌握的范围内,如何可以尽量降低或者避免户外运动可能遇到的危险?

吴涛:户外运动本身就是和一些风险并存的,户外的场景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天气和环境的变化、线路的复杂程度,还有人和装备等各种因素。但实际上,户外运动本身就是利用这种风险,在对风险加以干涉和管理的过程中取得收益,比如身心愉悦、精神充盈。“与风险共舞”本身就是户外运动的一个特性,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建议大家要科学地进行户外运动。关于 “如何尽量降低或者避免户外运动的危险”,宽泛来讲有几个要点。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极限在哪,知道自己在户外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第二是要科学地认识户外项目,某个具体项目在技术和体能上有哪些要求,我们对这些要求的心理耐受力,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学习和训练来达成的。第三就是循序渐进地选择和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户外活动,然后逐步深入探索。如果按照这样科学理性的态度去从事户外运动,实际不会像大家想象得那么危险,危险是存在的,但并非不可控。

谢孝军:大部分时候,我们所遇到的状况跟出发前的准备有很大关系。如果对所去的地方有一定了解,对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有一个预估并有相应的预案和措施,那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安全的。切忌什么都不准备,拎着两瓶水就出发了。

《知识分子》:很多观众朋友觉得,如果自己去的是成熟的商业景区而非偏远地、无人区,这是很安全的。其实像这种情况是不是也需要有提前的准备和预案?

吴涛:你说的这种情形,其实代表了很多人看待户外运动风险的一种误区。即使是成熟的景区或熟悉的环境,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恰恰是一些看起来不太严重但实际发生概率较高的事情才是需要我们去准备的。比如,一天的徒步或者登山,同样会面临天气的变化,需要适时补水以避免脱水、中暑;需要合适的服装和背包,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摔伤扭伤和蚊虫叮咬。很多我们在城市中容易解决的小伤病小问题,一旦在野外会变得很棘手。

因此,我们给大家的建议是,哪怕是简单的活动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再出发。组织者一定要提前告知大家即将面临怎样的环境,告知运动强度和时长,提醒大家在生理、心理和物资上都要作相应准备。如果没有人告知这些事情,作为参与者也要主动了解,这些既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各种风险,也能让大家玩得更尽兴。

露营大热,需要注意什么?

《知识分子》:在这两年流行的户外运动中,露营是非常热门的项目。两位老师有露营的经验吗?露营有哪些注意事项?

谢孝军:我用坏的帐篷应该也有六七个了,平均一年会有十几二十次露营。大部分时候,我们去露营的地方都不是成熟的商业营地,最重要的就是地点选择,不能选在悬崖边、河床边、峡谷及马路边,还要找避风的地方。尤其是北方或者高海拔地区,晚上的风还是很可怕的。如果有用水需要,还要尽量离水源近一点。

还有一个问题大家容易忽视,就是露营对环境的影响。露营成员上厕所的问题,还有生活垃圾,这些都要妥善处理,垃圾必须全部带走。

《知识分子》:谢老师讲露营地的时候提到不要选河床。现在刷网上一些旅游攻略的时候经常发现有人把帐篷搭在河滩上,看起来很唯美,但其实这很危险对吗?包括之前四川彭州的山洪事件,也是因为游客去野生河道徒步、戏水,最后酿成了悲剧。

8月13日,四川彭州市龙槽沟突发山洪灾害,共造成7人死亡、8人轻伤,死伤者均为破坏当地围网下河野营戏水的游客 图源:央视网视频截图


谢孝军:对,这种情况很多。在峡谷地带,应该要想到可能会有山洪或者泥石流场景的发生。实际上,山洪或泥石流要来的时候,不是一下子就来很大的水,前面还是会有一点逃生的时间,如果你有这个意识,发现水量突然加大,浑浊,可能就是山洪或泥石流要来了。

《知识分子》:有观众留言问,可以实时查看河滩上鹅卵石的干燥程度来判断是否会有山洪和泥石流,这种说法靠谱吗?

吴涛:这确实需要很专业的技能和细微的观察才能做出一定判断,我建议大家还是尽可能从源头上规避掉在河滩、峡谷露营的这种行为。我自己是经历过几次洪水的,对于河道露营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非常可怕,那种可怕程度要比我们所能想象的严重得多。很多人会说在河道、峡谷露营的时候提前关注天气变化,包括刚刚谢老师和观众提到的通过一些征兆来判断是否需要撤离,但很多时候是没有这些征兆的。

在内蒙北边的山上有几条大的山沟,这些沟一直贯穿阴山山脉,延伸到蒙古国境内。但是,山沟上游的天气变化和洪水到来,跟我们这边的天气一点关系都没有,也就是说,你没办法通过天气预报或现场环境变化去做预判,看似安全的时候也许就会有洪水下来。

其次,洪水和泥石流一旦下来,它的破坏性是特别强的,我们在现场很难躲避这种强大的冲击。有时候可能山沟上游就有集水盆地形,就更有可能突然暴发洪水和泥石流,实际情况会很复杂,这都不是我们一般人的知识储备能解决的问题,每年都会发生大量的这种实例。国内很多户外群死群伤事件都和峡谷露营遭遇洪水有关,所以我真的建议大家尽可能从源头上去规避这种行为。

我遭遇过的最恐怖的洪水其实不是在山里,大家可能没有这样的经历,但我在沙漠和草原都经历过洪水。沙漠里的洪水是可以把汽车卷走的,而草原能迅速地把洪水集中在一个比较狭窄的地方,能把周边的庄稼都卷走,是非常非常可怕的。所以对洪水和泥石流我会格外谨慎。


《知识分子》:两位老师是专业技能培训的教练,平时上课的时候也会讲一些安全知识,可以聊聊这方面的情况吗?在户外安全培训的时候都会讲些什么?


谢孝军:户外运动是跨学科的项目,所以这里面涉及到的知识还真不是一两个小时就能讲明白的,也不是我们去哪个app上看点小视频就能了解的,因为有很多情况还是在实际中发生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真的很喜欢户外运动,可以去参加一下系统的学习,从前人的经验和已有的案例中吸取这方面的知识。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实中所有的户外运动危险场景,在现有的知识体系里都有提到。

吴涛:首先我想说,国内的户外运动发展时间虽然不算长,但发展至今已经非常系统和科学了。从中国登山协会到各省级协会到地方俱乐部,都有很大一群人在做安全培训,基本已经在国内搭建起了比较完善的户外知识培训体系。

我们有非常完备的职业资质培训,针对专业的户外从业者,除了专业技能培训之外,还有风险管理能力和领导组织能力的培训。其次还有大量针对普通户外爱好者的培训,能让他们可以更科学地去体验户外。此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们对社会公众进行的公益性质的安全讲座,这种讲座会讲一些常识性的基础知识,比如我们正常自由出行需要准备哪些东西,要遵守哪些安全原则等。

现在网络和短视频平台如此发达,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广,信息也更多元化了,但就像刚刚谢老师讲的那样,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在我们真正有能力去甄别这些信息之前,不要盲目相信我们无法判断和验证的内容,更不要盲目尝试。相比网络上碎片化的知识,我还是建议大家去接受一些专业的培训,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我们系统地去思考问题,把碎片化的信息串起来然后辨别真伪。

极限运动怎么玩?

《知识分子》:有观众在留言区提到在成都想学登山,四川包括成都地区适合登山吗?两位老师有没有什么经历分享?

吴涛:成都是我国的户外运动圣地,我每年都会去那儿登山。

谢孝军:四川确实有很多山适合户外登山,其中有两座难度比较大的,一座是四姑娘山的幺妹峰,一座是贡嘎山。如果自认为已经是国内登山的 “顶尖高手”,可以去挑战一下贡嘎山。这两座山虽然海拔不是很高,但对于登山者的要求非常高。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登山组织或个人敢说 “你交多少钱给我,我一定能够把你带上这两座山的山顶”,珠峰有人带,这两座山没有。

《知识分子》:相比普通的登山、徒步等户外运动,极限运动的危险系数是否要大一些?

吴涛:我们很难简单地说哪个项目危险、哪个项目不危险。举个例子,大家可能觉得攀岩是非常危险的项目,因为需要离地面很高,怕掉下来。但攀岩这个项目其实有多种方式,有的是徒手攀岩,这是顶尖高手玩的极限运动,的确存在风险。但这些高手在做这样的尝试之前,一定是经过了无数次的训练和模拟,足够的训练积累和准备能降低真实风险。

我们在视频中也经常看到一些人在景区或者野外玩的时候,看到大石头、悬崖什么的,就去尝试,这种看似海拔没那么高,但他遇到危险的概率反而要大很多。当个人能力和项目要求不匹配的时候,哪怕不极限的项目也会变得非常危险。

我们在攀岩训练,尤其是人工的岩壁场馆训练的时候,经常会跟学员说 “在这样的环境下,攀岩比打篮球安全”,因为我们有合格的装备和针对性的练习,并且会经过长期的训练来建立起攀岩者的安全意识。当装备、技术和意识都准备完全之后,就真的可以说攀岩是一个非常安全的户外项目。

有人连坐飞机也会觉得恐惧,因而拒绝坐飞机,但其实我们都知道飞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同理,高空跳伞、滑翔伞等 “空中” 项目,也会有很多人觉得危险。面对极限运动,我们不应该用直觉来判断危险,首先要了解,其次就是用合适的方式去参与,这样才可以尽可能规避风险。

《知识分子》:我之前想去玩高空跳伞和滑翔伞,但又有点害怕,朋友也 “劝退”,所以一直都没有去尝试。对于这种 “想做而不敢做” 的情况,老师们怎么看?

吴涛:高空跳伞、滑翔伞,及其他的一些极限运动,比如滑雪、潜水、蹦极等等,现在我们能提供给普通人体验的大部分项目其实并没有那么极限。不管是装备、体验还是场所服务设施,只要是正规的体验项目,都是已经把可预料到的风险考虑到了的,能给大家提供很好的体验场景。我们自己一定要区分清楚哪些项目是去体验的,哪些是真正去挑战的,不要超出边界去做自己从技术、生理和心理上都没有尝试过或者还没有能力接受的事情。现在国内的高空跳伞和滑翔伞体验项目都是有教练带着你跳,所以我还是非常鼓励你去把跳伞这个事情完成。

不过,在进行这类项目尝试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资质完备、手续齐全、设施安全的机构。对你而言,教练带你跳其实并不需要你有太高的技术,自己做好前期评估和心理建设就行了。

《知识分子》: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极限运动很危险,这也算一种偏见,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偏见?

吴涛:大家对于陌生的生活场景一定会存在恐惧心理,比如高空和深水,这种因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就像我之前说的,普通的户外运动也好,极限运动也好,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利用客观存在的风险带来收益。户外运动有风险,但仍有很多人去追求户外运动甚至极限运动,就是因为在风险和收益间达成了一种平衡,这其实也是挑战和能力之间的平衡。面对极限运动时,我们要知道自己的底线和能力在哪,要了解所选择项目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哪,综合衡量自己是否能达到这种平衡。

《知识分子》:说到高空跳伞和滑翔伞,国内的空中运动项目起步比较晚,相比国外玩的人也不多,整体而言体系并不十分成熟,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要足够谨慎,或者尽量避开?

谢孝军:这没有必然关系,不一定要避开。但在实际选择项目的时候,你要从趣味性、难度和安全性等方面去综合考量,不要刻意模仿,要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地去尝试。

《知识分子》:对于想要从事极限运动的朋友,两位老师有什么建议和指导吗?

吴涛:既要包容,又要谨慎。自己去从事极限运动的话,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这和打羽毛球打篮球还是不一样的。极限运动的客观风险是真是存在的,它需要专业性,需要我们大量的练习,要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

谢孝军:无论是普通户外运动还是极限运动,都需要对它有一个系统的认知。比如你想去高空跳伞,首先要了解一下这个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比如动作,装备,注意事项,然后一步步去提高专业技能。自己的认知和技能达到了什么程度,就去做什么样的事。

《知识分子》:对于各类户外运动,老师们有什么推荐的安全方面的读物吗?

谢孝军:可以选取一些权威教材,像中国登山协会曾编写过专业的户外运动教材,我所在的深圳登山协会也有自己编写的教材。但不要把教材当做登山圣经,尽信书不如无书,有条件可以去上专业的培训课程,然后实战积累经验。

吴涛:
除了书之外,中国登山协会有一个面向全国的户外安全教育计划,这是一个大型的公益项目,旨在向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推广普及户外安全尝试,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微信公众号 “全国户外安全教育计划”,里面有各种户外运动安全相关的视频文字及漫画教程,还特别把普通户外爱好者经常遇到的洪水、中暑、迷路、失温、蚊虫叮咬等常规风险的预防和处置列出来了,很实用,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制版编辑 | 姜丝鸭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