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电影里,理解神经和精神疾病
撰文|孙睿晨
编辑|flourite
另一部刻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经典电影是2001年的《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这部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电影的主角是数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纳什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他年少有为,在22岁时就完成了他一生中最著名的研究成果:博弈论。正当大家认为数学界的一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时,纳什开始了与精神分裂症斗争的生涯。他一度深信政府派了人时刻监视着他,这种想法促使他的言行机制变得越来越怪异,无法继续科研与教学。他被反复送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如此多年后,他的病情趋于稳定,得以在家中长住。普林斯顿大学为他提供了特殊照顾,不仅没有辞退他,反而保留了他的终身教职。1994年,纳什由于早年在博弈论方面的出色工作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0年的悬疑电影《黑天鹅》(black swan)中的妮娜也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她的妄想症状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但由于她在剧中并未表现出许多其他的精神分裂症症状,所以她也可能仅患有精神错乱(psychosis) 。
自闭症(autism),又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自闭症患者通常从幼儿时期就表现出社交、沟通、情绪表达障碍,同时可能伴有刻板动作、行为模式、对环境变化异常敏感等特征。1988年的电影《雨人》(rain man)中主角的哥哥是一位典型的自闭症患者(虽然影片中没有给出明确诊断)。
1984年上映的电影《阿甘正传》(forrest gump)的主角阿甘由于智力低下、情感感知能力低下、以及表达能力低下而被不少人认为是一位自闭症患者,但剧中的阿甘具有正常(甚至超常)的社交能力,并且没有明显的刻板动作症状,所以他更可能是脑瘫患者或者先天智障。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是一大类由于神经元结构与功能的逐渐丧失而导致的认知与运动功能障碍的疾病。这类疾病包括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简称als,也就是渐冻症)等。患者一旦确诊,其生活质量会以一定的速度(或快或慢地)稳定地每况愈下,直至死亡。人类对于这一大类疾病目前仍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
神经退行性疾病离我们并不遥远。每一个亲眼见过这类患者的生活状态的人可能都会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患者最多。患者最开始先丧失短期记忆、后逐渐出现语言障碍等认知与行为障碍,最后到达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的状态直至死亡。关于阿尔兹海默病的起因以及治疗疗法一直以来都是生物医药学界、业界高度关注的课题。在美国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超过10%患有阿尔兹海默病。美国前总统里根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高锟等,都是阿尔兹海默病的患者。
2014年上映的电影《依然爱丽丝》(still alice)描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语言学教授从被确诊阿尔兹海默病到彻底失去意识这段过程中生活状况与逐渐混乱的心路历程。这部电影展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无论你曾经多么聪明、成功、优秀,阿尔兹海默病可以把这一切都消抹掉。这听起来很残酷,但更残酷的是:不只是阿尔兹海默病,所有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都能”轻松”地做到这一点。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患者多具有持续性的运动控制功能异常以及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大多数患者病程进展缓慢。在我读研究生期间,系里有一位女教授就不幸患上帕金森病,但因为病情尚算稳定,因此并没有耽误科研事业。除了帕金森病本身以外,部分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症状与帕金森病的症状类似,而被称为帕金森综合症。与前述两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不同,帕金森病(不含其他帕金森综合症)主要是由于多巴胺神经元的退化而导致的。因此,服用提供多巴胺的药物“左旋多巴”能在患病初期(2-5年)缓解帕金森病的运动异常等症状。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1990年的电影《无语问苍天》(awakenings)描述了一位医生意外地发现左旋多巴可以短暂地为几位强制性昏厥症的患者提供治疗的故事。当时,这些患者患有昏厥症多年,已经失去大部分意识。在左旋多巴的作用下,这些患者短暂地恢复了意识,得以体会对他们而言全新而陌生的时代。很遗憾的是,在服用左旋多巴不久,他们逐渐产生了对左旋多巴的耐受性,又逐渐陷入长久失去意识的状态。该电影虽然不是直接描述帕金森病患者,但是它体现了左旋多巴的耐药性问题。由于耐药性问题,帕金森患者与剧中的昏厥症患者一样,通常只在患病初期能对左旋多巴有反应。在本文的最后,我想起了一首诗。影片《依然爱丽丝》中引用了伊丽莎白·毕肖普的诗《一种艺术》(one art),表达了关于失去的艺术,而神经退行性疾病,就是逐渐失去一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