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珍院士寄语毕业生:最最起码的,千万不能搞什么“图片误用”!-k8凯发百家乐

  王志珍院士寄语毕业生:最最起码的,千万不能搞什么“图片误用”!-k8凯发百家乐

王志珍院士寄语毕业生:最最起码的,千万不能搞什么“图片误用”!

2022/07/08
导读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能够做到就非常好了。

编者按:

又到毕业季,莘莘学子在告别与期待中迎接人生新阶段。6月底,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王志珍应邀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2届毕业典礼上致辞,对年轻学子提出了殷切期望。《赛先生》今日推荐这篇引人深思的演讲,希望对你有所启发、有所激励。



强国一代    重任在肩

——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2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志珍


亲爱的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2届毕业的同学们、各位老师、朋友们:


早上好!


感谢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松海院长、刘栋老师的邀请,给予我这样难得的机会,来这里和大家一起,热烈祝贺你们获得清华大学的学士学位的学业成果,见证你们走向人生新征程的庄严时刻。现在是8点多,你们就像现在这样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奔向金光灿烂的未来。


毕业生就业形势今年有点严峻,但清华的毕业生个个都是炙手可热的抢手人才,基本上都已经是名花有主。


今天我想和同学们做一个简短的交流,说三句话。


第一句:清华的毕业生都应该是拥有民族使命感和时代使命感的年青人。中国的前途就是靠有使命感的年青人。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必然是和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紧密相联的。你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我们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我国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未来30年正是你们人生的黄金时代,也正是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段。所以,你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实现者,而且是担当使命的高级科技人才、领军之才、栋梁之才。我非常羡慕你们,希望你们珍惜自己所处的时代。再念一点中国近代史,这种使命感会更强烈。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缅怀两位清华大学的前辈校友,西南联大的毕业生。第一位是邓稼先先生,他是九三学社社员,也是中共党员。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两弹元勋,国家的忠烈,民族的英雄。1941年他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48年至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当时的新中国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大部分留学生都留在美国,邓稼先毕业当年就毅然回国,随后隐姓埋名28年。在一次事故中,他不顾生命危险,身先士卒抢险,受到了大剂量辐射。这就是邓稼先对人生的抉择。他对中国的贡献也绝不是他所得到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特等奖等等荣誉所能衡量的。我只想告诉大家,他因这些大奖得到的奖金是两张10元的人民币。故事到此,请大家深思。


第二位,我的老师邹承鲁先生。他也是九三学社社员,中共党员。我就是受到一大批像邓稼先、周培源、王淦昌、茅以升、王应睐、邹承鲁这样的爱国、求实、奉献的科学家九三社员的感召而加入九三学社的。今天不谈邹先生对胰岛素合成中原始创新的贡献,而是谈他在大学毕业前夕的抉择。1944年,侵华日军妄图尽快解决对华作战,竟然调集主力对中国的大后方发动大规模进攻,直逼贵阳和昆明,重庆岌岌可危。国民政府只好扩军应战,到了不得不号召知识青年大学生参军作战的地步,当时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与之前小规模征召军队翻译官不同,这一次号令是面向全国的征召作战部队。在抗日战争这最后残酷决战期间,爱国热血青年的从军热潮席卷了整个西南联大。1944年1月,邹承鲁21岁,西南联大化学系最后一学期的学生,他不顾生死、不顾大学毕业,瞒着家里,坚决弃学从戎,参军抗日,成为了一名二等兵。他们上了飞往印度的军用飞机,飞机的恒温恒压设备极差。新兵们坐在冰冷的机舱地板上,没有任何防护设备,在舱里被抛来抛去,加上十几小时滴水未进,他们又冷又饿,呕吐、昏厥。这条著名的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段曾经吞噬了许多飞机。总算到了印度汀江,140多名联大学生和400多名其他大学的学生兵以及400多名高中学生兵一起编入“中国驻印度军暂编独立汽车第一团”,在闷罐车里又走了4天,到达兰姆伽“中美汽车学校”训练基地。经过严格的训练,他们便开着十轮大卡车来往于兰姆伽和calcatta港之间,运输军用物资。道路险峻加上日军轰炸,许多卡车摔下悬崖或被炸毁。抗战胜利了,1945年7月,部队被召回国,邹承鲁沿着年初刚建成的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经过11天1700多公里的驾驶,终于回到昆明,回到了祖国。中印公路路面很窄,两辆大卡车相遇错车时一个轮子可能就在路沿悬崖边。9月回校,完全没有条件做毕业论文,写了一个综述,经导师杨石先先生认可,得到了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第二年,以化学类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庚款留英考试。杨石先先生是著名化学家,当时是西南联大教务长,后担任南开大学校长。今日的西南联大旧址中(云南师范大学)屹立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冯友兰先生写的碑文,背面刻有联大834名从军学生的名字。这就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大学生与被侵略、被蹂躏的祖国生死与共的使命感。



第二句话是希望清华学子成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实践者。中国坚持走全球化发展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讲一个新中国的学术界加入国际学术组织,参与“人类科学共同体”的故事。1975年5月,中国生物化学学会csb从中国生理学会独立出来,后来和国际学术界接轨,改名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csbmb。王应睐为第一任理事长,邹承鲁和曹天钦为副理事长。当年夏天,王应睐和邹承鲁到多伦多参加第11届iub congress, 除学术交流外还承担了国家下达的一项任务,就是要解决csb加入iub的问题。50年代,中国生物化学学会虽然还附属于中国生理学会,却已经是国际生化学会的会员,后来由于对台湾生化学会的加入表示抗议而退出了iub,这次国家要求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恢复会籍。王应睐和邹承鲁与当时iub的秘书长whelan博士、slater博士以及台湾的苏仲卿、罗同璧教授多次磋商,最后达成了后来所称的“多伦多共识”,也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可以有两个团体会员,一个是中国生化学会,一个是中国台北生化学会。这样妥善地解决了我们恢复会籍的问题,而且使海峡两岸的生化学家可同时参加iub的活动,这个做法为中国其他许多学术团体陆续参加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所属的相应国际学会所采用,给海峡两岸的科学家越过政治障碍共同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创造了条件,加强了海峡两岸科学家之间的了解和合作,为增强两岸关系注入新的内容。我本人也参加过两届iubmb的执委会会议,中国生化学会三席,中国台北生化学会两席。有一次我和我在美国fda工作时的实验室主任分别代表两个团体会员,在“中国”的牌子前同时出席会议。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whelan博士是邹先生在伯明翰大学的同学,slater博士是邹先生在剑桥一个lab的师兄,显然,学生时代建立的国际学生之间的友谊成为了在30年后解决复杂的、涉及不同意识形态的国际科学事务的润滑剂和助推剂。个人之间的了解、友谊和信任很重要,往往可以促进对一件事物的判断和解决。民间外交在某些场合甚至可以起到政府外交所不容易起到的积极作用。大家知道,周恩来总理的朋友遍天下,他争取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中国的革命服务。大家可以进一步思考当今世界的政治与科技发展形势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做。


第三句话,你们中绝大多数将会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工作,希望你们要做一个不忘追求真理初心的、坚持实事求是、发扬科学诚信精神、心灵清纯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清华校歌中有一句“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能够做到就非常好了。最后顺便提一句,last, but not least,最最起码的,千万不能搞什么“图片误用”!


毕业生们,祝你们前程似锦!

王志珍院士简介


1964年,王志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先后担任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79年至1981年在德国羊毛研究所访问。1981年至1982年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做访问学者。1988年至1991年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做访问科学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05年至2013年担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2008年至2013年担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参加中国胰岛素研究的“第三战役”—胰岛素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80年代初参加胰岛素a、b链相互作用及重组研究。90年代在国内开拓了蛋白质折叠中分子伴侣和折叠酶研究的新领域。目前集中在蛋白质氧化折叠和内质网质量控制的研究。


编辑|姚汶汐
统筹|段媛慧 王超男
制版|小圭月

©️k8凯发百家乐的版权声明: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清华生命学院」微信公号,赛先生略有修订。
欢迎关注k8凯发百家乐,投稿、授权等请联系
saixiansheng@zhishifenzi.com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赛先生

  

《赛先生》微信公众号创刊于2014年7月,创始人为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成为国内首个由知名科学家创办并担任主编的科学传播新媒体平台,共同致力于让科学文化在中国本土扎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