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眼中的优秀科普书,原来如此不同|赠书名单发布-k8凯发百家乐
读者眼中的优秀科普书,原来如此不同|赠书名单发布-k8凯发百家乐
k8凯发百家乐
投稿需求
登录
注册
k8凯发百家乐
资讯
深度
创新
专栏
专题
招聘
生物
医药
人工智能
物理
化学
天文
读者眼中的优秀科普书,原来如此不同|赠书名单发布
2022/05/06
导读
前不久的世界读书日,我们发起了一项特别活动:请大家“吐槽”一本不值一读的科普书,并且承诺,随机赠送20本今年出版的科普书,给留言获赞最高的前20位读者。
终于,我们今天要发布名单啦!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想认真总结一下这次活动带给赛先生的启发,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人意料的是,大家拿到话筒后,发言极为踊跃。我们总共收到了169条留言,无奈公众号后台精选留言的上限是100条,我们无法及时将全部精彩的留言呈现给大家,甚为遗憾。
令人惊喜的是,我们从留言中获得了不少真知灼见。尽管部分留言没有获得很高的点赞量,但观点不乏洞见,对赛先生了解“什么是读者眼中的好科普”有很大帮助。
对于一本科普书到底值不值得阅读,固然不存在唯一且正确的标准答案。但在大家真诚的沟通和交锋中,我们看到了被普遍关注的科学性、可读性、译文质量等基本要求之外,还有一些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关照角度。
01
阅读科普图书的态度和视角
@al.zn
《当物理学遇到意识————量子之谜》,在南大的“悦读”计划推荐之列,但导读的老师强烈抨击这本书,认为它漏洞百出,没有必要看。我自己翻过一些,起码中文版我感觉翻译的不是很顺畅,里面的一些论断也有些似是而非。而且有些词汇/说法不加解释,特别当讲述内容是量子理论时,让没有相关知识基础的读者云山雾罩。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读这本书了。
@rejoy
不认可al.zn的说法,《量子之谜》是为文科开设的量子物理课程讲稿整理成书的,对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讨论是清淅的,有争议的是后半部分与意识相关的内容,可以仁者见仁。在看过的第一推动丛书中的多本科普书中,这一本的译文质量绝对是上乘的。
《量子之谜》导读老师的说法仅是一家之言,一种视角下的观点,本人与他有过多次讨论,对此有所了解,阅读者应该从书本身和讲解中有自已的理解和判断。
@侯伟
我与评论区中ai.zn的态度完全相反,我强烈推荐罗森布鲁姆的《量子之谜》,事实上,在第一推动系列里这是我翻看次数最多的几本书之一(另外几本是《复杂》《惊人的假说》和《物理学的困惑》),我认为不应该抱持着寻求“绝对正确”的想法去阅读科普,应该试着分析作者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他如何形成了这样的视角。
作者也是在普林斯顿跟爱因斯坦喝过茶的,受其影响,他对“意识”在量子现象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很多年的思考,这本书就是对思考脉络的梳理,他对薛定谔猫实验的理解,还有对贝尔不等式实验的阐述都非常值得一看,作者本人应该很欣赏约翰贝尔,后面很大一部分都是关于贝尔不等式的。
02
科普阅读与现实生活的映照
@机器学习
《生命密码3瘟疫传》,封城待在家的时候看这本书似乎很应景,或者应该说从20年初开始,人们的生活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发生了改变开始,我已经将末世文,丧尸剧看了一遍,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同样折磨着人们的身体和精神。即使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做的足够好了,但只有我们还远远不够。瘟疫,是一个很残忍的词,它的出现伴随着绝望,在即使漫长的岁月中,它偶尔的出现,并且每一次出现都是让人绝望的。即使今天看来,我们已经克服了很多困难,却依旧在有新的病毒出现,它们不会灭绝,但我们也不会,战斗到底或许是这一代人的使命。
@xuannie
《众病之王——癌症传》,外婆肺癌晚期去世之后我一直难以释怀,最难过的时候这本书给了我莫大的安慰。这本书不只是介绍了癌症的发病机理以及关于癌症的科研历史,治疗手段的变迁,更重要的是让我和外婆在临终前几个月放弃靶向药治疗的决定实现了和解。现代医学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和癌症赛跑,建立起了评估治疗方式有效程度的体系,也残忍地否认了某种抗癌神药的存在——当家中有病患时,哪怕受过高等教育,在那些传说的面前也会被诱惑,万一有用呢?我甚至说过,就算是安慰剂,能让外婆活下去我也认了。然而这本书用温和但坚定的态度告诉我,医学不是神话,每一步的进展背后仍然充满了无数病人和家人的痛苦和坚持。
@躬行践履
不值得的就不说了。我个人推荐《魔鬼物理学》,读高中的时候,我的物理成绩还凑合,但我如果可以早点遇到这一套书,也许成绩会更好。这不是开玩笑。
魔鬼物理学一共有三册,一本介绍日常生活物理学,一本介绍神秘的量子力学,最后一本介绍超级英雄的物理学。最吸引我的一册就是超级英雄物理学,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超级英雄,谁又不想知道超人一跃飞过好几层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高中时候读的物理课本,内容真的很枯燥,介绍的例子也莫非就是小汽车,甚至有时候连汽车都没了,直接说一个会移动的物体,虽然说也还能想象一下,但未免也过难脑补。
我一直以为好的物理知识,一定是可以通过生动的视觉展示出来的,只有直观的展现出来的知识,才能更容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自然不费劲。
物理知识大抵都是公式,公式除了数字、字母、符号之外就什么都没了,实在是太枯燥了,如果没了老师讲解,一个普通高中生想要很好理解公式就变得很困难。
超级英雄的出现,让内容变得有吸引力起来,图像也变得可以想象,文中的每一个公式的符号都变得容易理解起来。我想这就是超级英雄的魅力吧,除了拯救世界,还可以拯救那些在物理课上苦苦挣扎的同学。
03
对书单的需求或批判
@zn
分享或评价“一本”书,是远远不能够体现读书的意义的。读书当然好、当然重要,但是不是还有一句话叫做“尽信书不如无书”吗?一直有一个愿望或者说计划吧,希望通过整理人类文明的体系,推荐一套必读书目(虽说“必读”,但不同的人读法上也有轻重缓急和专业层次的差别),涵盖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使一个人能够站在“绝对的高度”认识世界,建立开放的、包容的、“正确”的三观,因而这套必读书目也会是被大家广泛认同的。希望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探讨。
@jiu ding
鲁迅先生对所谓的“推荐书单”嗤之以鼻。我认同之。固然,中国没有太多的读书人,但它更缺乏的是能通过自己的大脑思考的人。一波波喧闹不休的“荐书”活动增强了大众的盲从,不动脑筋随大流。在海外几乎看不到如此的做法,看到的主要是关于新书的评论,而不是关于新书的推荐。应该多出客观可信的书评。
04
好书需要好版本
@动物世界
《十万个为什么》吧,各家出版社都出自己的这种书,质量参差不齐,能把人挑花眼,有的薄有的厚,一套下来还老贵了,要我说还不如给孩子订套环球科学杂志,质量还挺不错的。
@李嘉乐
各种野生的《十万个为什么》,妥妥的看完一头雾水,给孩子买了,还得挨个给孩子辟谣,改成《十万个智商税》更妥
@老鼠
很多莫名其妙的所为“科普”书都不值得一读。名不副实榜头一名应该就是《十万个为什么》了。还有不少蹭热度的垃圾出版社(甚至可能是黑出版社)整的玩意儿。比如,我见过一本叫《十万个怎么办》,大致翻了一下,基本全是没用的,配图也很差。
05
畅销书的神话与迷思
@天明
《人性的弱点》这本书大概也算半个科普书吧。
小时候相当崇拜,现在觉得很多内容实际上在逃避问题,而不是直面人性!这会加重一个无知少年的精神分裂!毒害太深……t_t
@mr张
《水知道答案》
不是我自己买的,是帮人带的,女孩指名要这个,以为是养生保健类书籍,我对这类书已经很没好感了,结果买回来路上看了看差点崩溃。
《水知道答案》是一本与《时间简史》同样神奇的科普读物。本书用122张前所未见的水结晶照片,向世人展示了一项独一无二的科学观察: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
霍金躺枪。
@geek爱星空
《水知道答案》!虽然这本书内容就是伪科学,但在很多书店或者网店却被分类为“科普书”,因此,有必要提醒大家一下。
@肥雪
《哈佛凌晨四点半》良好的习惯不应该学到凌晨四点半,很是好奇学霸是怎样诞生的?熬夜学习到四点半头发不会掉光吗?虽然不是科普书,但是我也要来吐槽一下。
@北冥有鱼鱼
我个人看过一本名字叫《肠子小心思》的肠胃科普读物,据说世界累计销量很高。
主要讲述了我们肠胃在日常工作消化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比如食物从吃进去到拉出来一共要经历的n个过程。我觉得没什么营养,没看完,不喜欢看,觉得浪费了时间。
@诸葛诸
“世界级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曼的《正能量》必须入选啊!且不说所谓“表现理论”的片面性,单单把书名“rip it up”翻译成“正能量”,就够杖刑伺候了。
@st.咚
最不值得的《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完全就是一本靠哗众取宠的标题吸引注意力的书,内容和逻辑乱七八糟,深度和趣味性完全不存在,纯粹的浪费时间。建议改名为《本书内容完全不像标题那么有趣》
@大米斗
《货币战争》作者己经跑了。
不得不说,赛先生的读者朋友们实在厉害。在169条留言中,我们还梳理出了一份「读者推荐书单」,赛先生之后会陆续详细介绍,今天先奉上书目。
《当物理学遇到意识————量子之谜》
《数学家的那些事》
《生命密码3瘟疫传》
《从一到无穷大》
《可怕的对称》
《七堂极简物理课》
《药物简史》
《魔鬼物理学》
《众病之王——癌症传》
《可怕的对称》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植物分类指南:75科常见植物的鉴赏与栽培》
《数理化通俗演义》
《鳗鱼的旅行》
感谢大家与赛先生的积极互动,诚如读者 @老庞 所说,“看书是简单而又真实的快乐”。
现在,我们就要公布赠书名单了!
请以下留言的读者,发消息给赛先生公众号,留下收件人姓名、地址和电话。
我们会在近期寄送赠书。
赛先生希望陪你一直读下去,我们的目标是:每天都是读书日,每本都是真好书。
整理|马修
制版|马修
图源|unsplash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查看更多评论
赛先生
《赛先生》微信公众号创刊于2014年7月,创始人为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成为国内首个由知名科学家创办并担任主编的科学传播新媒体平台,共同致力于让科学文化在中国本土扎根。
作者其他文章
自然学科的尽头,是数学吗?
2023/03/14
科学史研究者王作跃:美国为何没有设立科技部?
2023/03/14
只要森林增加,我们的生态系统就会变得更好吗?
2023/03/14
相关阅读
自然学科的尽头,是数学吗?
2023/03/14
流亡中的马克思:和达尔文交往、对工业革命的看法及其他|左图右史
2023/03/14
为什么她们反对延长产假?
2023/03/14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
知识分子
扫一扫关注微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