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五波疫情人命代价太沉重,局面如何得到扭转?| 观点
✚
●
○
香港的第五波从一月中开始,到了春节前后,确诊人数急剧上升, 到三月上旬初见缓和曙光,资深媒体人陈婉莹认为,这与香港特区从 “遏制” 病毒的政策转向 “缓解” 这个阶段性的目标,建立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核心的抗疫理念密切相关,而其中的关键人物,是中央援港防控专家组组长、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
● ● ●
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了omicron变种的特征、对抗omicron的误区,和香港的抗疫经验。不过他对香港太客气了,需要补充的是金教授所描述的香港抗疫对策,在实行前付出了很沉重的人命的代价。在对抗第五波的第一阶段,特区政府没有及时变阵应付omicron, 导致了医疗资源错配,患者误医、老人院成为重灾区、病毒在社区内肆意散播。
香港的第五波从一月中开始,到了春节前后,确诊人数以急剧上升, 到三月上旬初见缓和曙光,其中关键的人物是中央政府派来协助香港抗疫的卫建委专家梁万年,是他和来港专家组的判断,使得香港特区从 “遏制” 病毒的政策转向 “缓解” 这个阶段性的目标,建立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核心的抗疫理念。
第五波开始以来,香港一直坚持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的遏制策略, 当omicron很快从缓慢增长期进入快速增长期,渗透到全市各区时,政府还是坚持大规模的核酸检测,检测设施不堪重负,市民不分老幼要冒寒排队几小时做核酸,结果有时长达一周才能出结果。同时,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不论疾病轻重都送往公立医院或政府隔离中心。加上政府呼吁所有感染者,包括没有症状的确诊者前往急诊室,挤兑医疗资源,公立医院急诊室服务崩溃,隔离中心爆满。
安老院(注:内地一般称为养老院)成为了重灾区,1000多家安老院百分之一百暴疫,数以百计受感染的老人被留在安老院里,得不到治疗, 也没办法被转移到医院或隔离中心。阴性老人和阳性病者同住共用拥挤的空间,护理人员大量感染。尸体开始在停尸房、医院病房和临时配置的冷藏箱中堆积起来。
到了2月22日,疫情形势危急,特首宣布在三月底进行全员核酸强检、严防输入个案、收紧社交距离措施及提升疫苗接种,同时要求中央协助增加隔离设施、
香港文汇报的标题反映了那段时间的情况:
3月6日(周日)香港文汇报文章 “速援居家治疗 免轻症等到死” 是这样报道的:“多名防疫专家指出,事件暴露特区政府对居家治疗者缺乏支援,使患者由轻症拖至重症甚至死亡,故在目前隔离及治疗设施极不足的情況下,特区政府必须加大力度支援居家治疗的患者,包括聘用更多人员或私家医生接听指定诊所或确诊者热线,同时开拓网上求诊渠道,解决目前居家治疗者无药食、无医生看的困局,并要给患者明确指引,例如倘若出现高烧多日不退,以及呼吸困难,便要马上召救护车入院,以免轻症变重症。”
就在疫情控制看来无望,死者人数攀升的时候,香港防疫策略开始变化。
2月28日(周一)卫健委梁万年率领4名专家抵港,是中央派来助港抗疫的第3批专家小组。在来港专家中,梁的级別最高,全称是“中央援港防控专家组组长、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到港当天,他和特区政府官员和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专家见面,然后一连几天,马不停蹄地到基层防控要点考察。
3月3日(周四)梁万年和内地专家团访问3间安老院,了解院舍防疫措施。同日傍晚,他和香港记者见面,花了三分一时间讲长者和安老院的危机,表示要加快为长者接种疫苗。3月4日(周五)《紫荆杂志》发表了梁和记者谈话的全文(梁万年:香港抗疫是全社会必须参与的系统工程)。同日,香港中联办在其网站转发《紫荆》全文 显示了官方的认可 [1]。
在访问中, 他提出了 “三减” 的抗疫策略,表示 “当前重中之重的任务,应该放在:努力地减少感染,减少发病;要努力地减少重症,特别是努力减少死亡这方面,要作为当前最优先的抗疫工作。当然其他行之有效的社会和公共卫生措施仍然要坚持。
“因为在减少感染或者发病,减少重症和减少死亡的当前阶段性目标或是重点的优先目标方面,我们要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突出重点,比如说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机构,来明确一系列的重点任务。”
他提到为长者打疫苗是重中之重:“比如说我们讨论时候也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死亡的老年人中疫苗接种的比例总体是低的,和整个香港市民的接种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而科学上已经证明了疫苗在防重症、防死亡上是有效的,怎么尽快把老年人疫苗接种的覆盖率提上来,我认为是当前的重点之重。”
他也提出了 “四集中模式”,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建立定点医院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集中最优质的医疗资源进行治疗。
同日,新华社深夜发稿,突出挽救生命的要务。“专家组一致认为,减少重症患者死亡案例是当前香港抗疫工作的重中之重,下一步应聚焦重点人群,精准识別风险,强化部门协同,加速整合信息,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减少死亡。”
3月4日傍晚,特区政府宣布,特首林郑月娥与梁万年及内地专家组会面,“双方在会面中讨论大量安老院及残疾院舍院友确诊及死亡个案,特区政府完全同意内地专家组的意见。特区政府又表示正加紧安排院友接种疫苗,动员更多公私营医护外展队到院舍进行接种,以两星期内完成为目标。” [2]
特区政府这个180度的大转弯成为了第二天 (3月5日)大公报二版大题。
当天大公报的头版是这样的:
图5
面对香港已出现持续性的社区传播这一严峻形势,梁万年表示,“实行动态清零的总体方针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当下工作的核心就是要确定最优先的阶段性目标。”
那几天,香港文汇报这样报道了梁万年系列的具体意见:
梁万年来港还打消了特区政府计划在三月底举行的强制全员核酸检测计划。特首是在2月23日宣布全员检测,表示目的在根除病毒 “清零”,控制疫情。但是香港的传染病学专家已经认为,疫情已经扩散,全员检测最好的时机是在疫情初期或高峰过后才进行。而香港那时候沒有足够的隔离设施和配套设施把确诊者隔离。
对在三月底举行全员检测,梁万年从一直抱着保留态度。他到港后第一回见记者,被问有关全员检测的问题,他沒有回答。
两天他后再见记者,他对全员检测态度保留,他说,“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把握时机。用什么方法检测?谁来采样?谁来运送标本?被采样者如何组织?检测出来的阳性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如何管理?这些都需要加以考虑,作出周密安排。”在新华社的报道20段文字,有关全员检测的看法排19段。
到3月11日,梁离港前夕,梁在中新社访问中表示,全员检测有时机问题,香港仍在研究 “进一步推迟或是否推行” “若哪天改变主意推迟至4月、5月,甚至不做,也是基于科学的思维和求证的方法”,考虑疫情进展等,不能被认为是朝令夕改。[4]
3月21日,特首终于正式宣布暂缓全员检测,集中资源三减。整整一个月,特区政府动员了大量人力准备全员检测,社会蔓延不确定性,暂停方案,释放了政府部门、医疗系统和社会的资源,专心集中三减。
3月22日,梁万年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香港的情况,表示 “不做全民的核酸检测并不意味着香港现在疫情防控就是躺平,实际上一直围绕着 ‘三减、三重、一优先、四集中’ 这些战略部署在和疫情作斗争,并且也取得了成效。所以不能认为不做全民检测就放松了疫情的防控。我倒以为,恰恰是依据疫情的态势变化,通过优先、科学的原则完善、修订、优化相应的措施。另外,香港实际上也在进一步的扩充检测能力,特别是核酸检测能力,除了固定的布点以外,还专门设立了流动检测点,从检测策略上,除了核酸检测以外,也使用了抗原检测技术,让老百姓在家就可以自我检测,并且通过相应的报告系统,以便能够更早地发现可能的感染者,并且加以管理。我想,这些措施加起来,在当前来说,对香港的疫情防控是有重要意义的。” [5]
如果说香港在第五波上半场迷失了方向, 梁万年来访所启动的下半场,凸显了实践 “动态清零” 的探索,方针明确了,还要不断落实执行。疫情未来不确定性仍然很多,香港抗疫的正反经验值得继续总结、提高和完善,既为防疫大局提供借鉴,也为更好应对可能发生的下一波疫情做好准备。
资深新闻工作者
1.http://www.locpg.gov.cn/jsdt/2022-03/04/c_1211596185.htm
2.
3.
4.https://bit.ly/3j422xt、5.http://www.nhc.gov.cn/xcs/fkdt/202203/321bbcc05ff548a8bd73d3d31242dc10.shtml
制版编辑 | 姜丝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