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70次注射,疼痛和神药一起扎入孩子身体
2019/10/22
导读
婴儿”封针“调查:一家三甲医院的脑瘫治愈神话
pixabay.com
撰文 | 刘 楚
责编 | 李珊珊
●●●
刘雅宁每天要在这条康复前街穿梭两次,骑着踏板电动车载着 6 岁的儿子,从街头的一家语言康复机构到街尾的一家小儿口腔按摩教室,目睹年轻父母脸上无处可藏的焦虑,仿若 5 年前的自己。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读懂了康复前街,就读懂了郑州的“人间世”。位于郑州市二七区的康复前街,是当地最拥堵的老街之一,盘踞着 3 家三甲医院和若干大大小小的儿童康复训练机构。
雅宁在这条街上,听过许多患儿的故事,最常被提及的两个字是“封针”。
封针,全称为“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疗法”,主要流行于河南省及广东佛山等地。
这种在网络上被打上“残忍”标签的疗法,连同它的发明人,郑州大学第三附院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下简称三附院)儿童康复科名誉主任万国兰一起,成为走过康复前街的患儿、尤其是脑瘫或是疑似脑瘫的患儿们求医经历中绕不开的高墙。
郑州大学第三附院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武警总医院)、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均聚集在郑州市二七区康复前街上。
“那个场面,如果被拍下来播出去,肯定就炸了。” “也就是小孩疼痛不敏感时才能这么扎,这要是大人,扎两下肯定就受不了了。”
“叔叔,我求求你了,求求你,不要用针扎我。”
“他怎么手机都不要了?是因为要封针吗?”有人问。 “嗯,一到门口就要走,知道是来封针的,不肯封针。”妈妈无奈地说。
三附院儿童康复科的创始人、名誉主任万国兰创立的“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疗法”,让脑瘫从不治之症变成了可治之症,挽救了数以万计的患儿,填补了国内空白。
“其实周围的人都说太冒险,老同志说西方国家 100 多年就定性为不治之症了,弄成还行,弄不成别人会笑话,(为此)我查了很多资料……”
“我最对不起女儿的就是送她去封针,眼泪都流干了,其实一点儿用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