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密码 文字书写装置的偶遇与碰撞,看科学和艺术如何共存和生长? |-k8凯发百家乐

  从生命密码 文字书写装置的偶遇与碰撞,看科学和艺术如何共存和生长? |-k8凯发百家乐

从生命密码 文字书写装置的偶遇与碰撞,看科学和艺术如何共存和生长? |

2019/11/16
导读
“物演·科学观与艺术观”主题展览将于11月17日在中国大饭店开幕,本次展览由未来论坛和锡纯艺术教育公益基金会联合出品。



“物演·科学观与艺术观”主题展览将于11月17日在中国大饭店开幕,本次展览由未来论坛和锡纯艺术教育公益基金会联合出品。


展览邀请著名策展人顾振清策展,著名策展人黄笃担任顾问,由卢煜明、薛其坤、潘建伟、许晨阳、马大为(以科学家荣获未来科学大奖的时间前后为序)五位未来科学大奖获奖科学家与陈文令、费俊、李晖、王度、杨千(以姓氏拼音排序)五位著名当代艺术家,一对一分组进行联袂创作。



以“物演_科学观与艺术观”主题展览为契机,2016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人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研究),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及化学病理学系系主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卢煜明教授和著名当代艺术家杨千老师就“科学和艺术”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深入生命科学领域以期待创作出一个有独立精神的作品。


科学和艺术在一起共存和生长  




杨千卢教授您好,我了解到您是在一个充满科学以及艺术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这一点我们非常相似。我觉得科学、艺术一直都是有关联的,可以在一起共存和成长,我们可以展开深入的讨论,产生很多想法,将创作出非常好的作品

卢煜明是的,我很认同您的观点,科学和艺术非常相似,都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您的艺术创作主要是装置艺术、雕塑还是绘画?

杨千我之前主要是做一些绘画创作,现在也涉及装置艺术以及雕塑、录像艺术等。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艺术创作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绘画和雕塑,会用到各种媒介,包括科技等手段,从而更好地表达艺术观点和想法。近几年我也开始做一些科技和艺术结合的实验,比如利用运动app的卫星定位功能在大地上走出各种有意味的图像。

艺术家杨千(左)和卢煜明教授合影

卢煜明非常有意思,我虽然不创作艺术作品,但非常享受它们给我带来的快乐,前段时间我还去参观了日本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杨千非常棒,我在想自己是否可以去拜访您的办公室或实验室。详细了解一下您的工作环境以及科研成果,从中寻找一些创作的灵感。

卢煜明当然,我觉得面对面的沟通非常重要,我可以给您介绍我最近的研究领域和成果,以及遗传学和dna检测方面的一些概念

杨千太好了,我们面对面的交流可能给创作带来更多的灵感。我希望在作品创作方面能用到一些新的方法和材料,而不是传统的方法,否则就失去了这次合作的意义了。
 
血浆、dna也能成为
艺术创作的元素 

卢煜明1997年,我发现母亲怀孕过程中胎儿的dna会流入母亲的血浆里。研究并了解该现象的细节(比如胎儿的dna何时开始流入血浆、dna在血浆中的浓度是多少、胎儿出生后dna被清除的状况)之后,我们便研发出了一系列的技术,以分析胎儿的基因组信息,及胎儿的患病情况。

卢煜明教授(左)与艺术家杨千在实验室交流

一方面,利用这项技术能够检查出胎儿的血型和性别这很有用,因为很多遗传病都和性别存在关联(比如血友病),通过这一技术可以提前确认胎儿有没有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检测唐氏综合征,唐氏综合征就是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的问题。攻克这项检测是非常困难的,传统的“唐筛”需要检测细胞里面有多少条染色体,是23对还是多了一条变成了47条,但是我所用的技术是没利用细胞的。dna游离在细胞外面,我就想如果能知道每一条dna是从哪一条染色体出来的话,就可以知道每一条染色体的比例是多少。如果胎儿有唐氏综合征,那么第21号染色体在胎儿体内的比例就会高出50%。我们用了十年来攻克这一研究,检测的准确度超过了99%,现在全世界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应用这一技术

除了“唐筛”以外,如果能把这个领域推到极致还可以做什么呢?我在想可不可能把胎儿的整个基因图谱也推断出来,胎儿的dna有一半来自爸爸,有一半来自妈妈。判断游离在血浆里面的dna是否是胎儿的,来自爸爸那边的相对比较容易找到,只要是爸爸那边独有的就是。来自妈妈那边的相对困难一些,我的方法是检查妈妈的血浆里边比例多了一点点的部分,多了一点点的就是遗传给胎儿的那一半。这样就可以把胎儿的dna排序做出来了,我在妈妈的血浆里面做了40亿个不同的dna分子的排序。




人体染色体图谱

杨千排序里的红色、蓝色、黄色有没有什么特殊意义?

卢煜明因为dna是用来我们存储我们的遗传密码的,刚才您见到的中间的那个代号是密码。好比计算机可以识别1和0这两种可能性,我们的dna密码有4个——actg,每个颜色就是一种密码。

胎儿的dna排序做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基因的问题,可以筛查胎儿可能携带的更多种的疾病,比如乙型地中海贫血症等。

杨千听您做完这样一个科普介绍,我觉得我们合作的作品可能跟您刚才讲的几个关键字,比如血浆、dna有关。我现在在想,有可能找一些跟您研究方向有直接关系的媒介来创作艺术作品,这个艺术品如果是用传统的材料去做,跟我们合作的关系就不是那么大,我在想您用的这些东西可不可以拿过来做材料。我们用一种新的材料来做,可能会无限放大您研究领域的某一个点。

卢煜明我在实验室内的确有一台比较有纪念价值的dna排序仪。我们就是利用这部仪器在2008年研发出了无创性产前唐氏综合征的检测方法。

杨千谢谢!说不定可以把这台机器变为一个永久性的艺术品,这样就更有文献和永恒的价值了。这台排序仪在通电后还能正常工作吗?经过改装后它的确就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集科学和艺术为一体的作品啦!

卢煜明这台仪器已经很久没有维修,因此最好不要期待它在变成艺术品后还会“正常”运作。仪器中间的位置是可以打开的。此外,仪器左边的那些管子在运作时是有液体流过的,在创作艺术品时如果变成荧光的可能会很好看。

杨千可以在上面做很多文章!还可以把管子外接出来、可以接荧光人造血浆等,可以接很多管子并让里面的液体循环流动,闪烁发光!

卢煜明对,如果是动态的会非常好。

杨千我想这件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您的这些研究成果,但它同时又是一个独立的作品,它有它自己的一种精神,这个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件挑战,因为我们要用一些新材料,然后能跟您的科学研究有一个紧密的联系。





对话嘉宾简介
卢煜明
2016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人

分子生物学临床应用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研究),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及化学病理学系系主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卢煜明教授生于香港,于英国剑桥大学取得文学士学位,再于牛津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及哲学博士学位。在1997年,卢教授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科学家发现母体血浆内有胎儿的脱氧核糖核酸 (dna),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研究领域并致力于有关方面的研究。卢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已率先研发出无创性唐氏综合症产前诊断服务,透过先进的dna测序技术,直接从母亲的血液样本中,包括胎儿基因组、甲基化及转录组排序进行分析以检测唐氏综合症。
 
卢煜明并把这技术推进其他领域,其中以癌症检测特别有重要的发展。为彰表其科学研究成就,卢煜明教授先后获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荣衔、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衔、世界科学院院士、及港科院创院院士。卢教授亦曾获颁其他各项奖项,包括2016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4年度费萨尔国王(king faisal)国际医学奖,及2012年度的里雅斯特奖(ernesto illy trieste science prize)。
杨千


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教师家庭,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获得佛罗里达大学艺术硕士学位,2002年从美国纽约回到北京工作和生活至今。


杨千是一位善于探索、勇于突破自己的实验性艺术家,从他回国后的早期作品“水珠系列”到随后的“动态绘画”、“双重绘画”和“纸屑绘画”无不反映出他不断突破自己的创新精神。近年来,他把探索逐步转向了多媒体和装置方面的实验。如他利用运动app卫星定位的功能在大地上走出各种有意味的图像等等。


曾参加国内外的重要大展包括:西班牙塞维利亚双年展、韩国釜山双年展、波兰波兹南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德国zkm 当代美术馆“潜流-亚洲当代艺术展”  以及威尼斯双年展等国际大展,并多次在纽约、伦敦、布鲁塞尔、成都当代艺术馆、今日美术馆、上海证大美术馆和三亚当代艺术馆举办个展。



关于展览
物演_科学观与艺术观

联合出品:未来论坛、锡纯公益
承办:艺琅国际
开幕时间:2019年11月17日  
地点:中国大饭店
展览主席:冯仑、武红、李红
策展人:顾振清
顾问:黄笃


艺术组合 

(以科学家荣获未来科学大奖的时间前后为序)


卢煜明 (2016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人)

×

杨千 (当代艺术家)


薛其坤 (2016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人)

 × 

 王度 (当代艺术家)


潘建伟 (2017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人)

 ×  

李晖 (当代艺术家)


许晨阳 (2017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人)

 ×  

费俊 (当代艺术家)


马大为 (2018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人)

 ×  

陈文令 (当代艺术家)



联合出品

未来论坛


未来论坛是当前中国最具声望的民间科学公益组织,由一群崇尚科学、热心公益的科学家、企业家于2015年共同发起创立。自成立以来,未来论坛秉承“弘扬科学精神,助力科创兴国”的宏伟使命,全面推动产学研资政融合和大众科普事业发展,矢志作为科学面向公众的“传播人”、科学界和产业界的 “对接人”、以民间资本激励科学突破的“推动人”。迄今已凝聚了数百位全球杰出科学家、顶尖投资人和卓越产业领袖,是中国唯一的商学跨界的科学公益平台。


锡纯公益


北京市锡纯艺术教育公益基金会是根据沈锡纯先生遗愿,由其亲属捐出沈锡纯先生部分作品,并在社会各界支持下筹资成立的一个艺术教育类公益基金会,是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登记的非公募基金会。
本基金会的宗旨是:资助艺术教育,培养艺术人才,促进艺术教育发展。



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大中华区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


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三大奖项,单项奖金100万美金。奖金来源于公共声誉优良、社会贡献突出且深度认同科学价值的行业领袖自愿出资,由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有限公司负责奖金的捐赠和发放。每项奖项由四位捐赠人共同捐赠。


未来科学大奖对获奖者的国籍不做限制,只要求其工作产生巨大国际影响;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并主要在大中华地区完成(包含中国大陆地区、香港、澳门、台湾)。


推动科学、成就未来。未来科学大奖希望奖励对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启蒙科学精神,唤起科学热情,影响社会风尚,吸引更多青年投身于科学,实现中国的“科学梦”。




注: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未来科学。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