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不该投喂流浪猫?
供图:北千章,拍摄于拉萨北京西路
最近关于流浪猫生态影响的研究和论文,成功地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以及一部分谩骂。然而大伙儿最关心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城市流浪猫,究竟该不该投喂,该不该在天寒地冻的时候给它们一点温暖?或者,我们应该采取更强硬的措施,一劳永逸地摆脱流浪猫的问题?彼得•p.马拉这位学者和他备受争议的著作《流浪猫战争》,虽然一再被若干参与论争者提及乃至攻击,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人对本书观点做深度解析。以下为这部备受观鸟圈推崇却遭到爱猫人群敌视的著作中相关(较为温和的)节选,文章图片均为《流浪猫战争》中译本为插页征集的各地流浪猫照片。
撰文 | 彼得·马拉、克里斯·桑泰拉
翻译 | 周玮
猫,天生的萌宠
有证据显示养猫有益于主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在猫族的陪伴下,有些人的血压会降低,情绪也有所改善。宠物(包括猫和狗)还被用来治疗有缺陷的儿童(最著名的是pat方案,即 pet as therapy,宠物治疗)。那些不愿与人交谈或被人触碰的孩子见到猫后面露喜色,主动开口和这些猫伙伴说话,还抚摸它们柔软的毛,令人欣慰。
户外猫的真实处境
像塔达酱这样“有主”的猫,还有其他类似的猫(尽管收不到850万个“赞”),过着备受宠爱的室内生活。形成反差的是,在美国估计有6800万到1亿只“无主”的猫,过着惨淡的户外生活。这些猫和野生鸟类的生活轨迹冲撞时,结局往往对鸟类不利。没有兽医护理的无主之猫很容易患上疾病(包括猫白血病、肾衰竭、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瘟疫、狂犬病、弓形虫病,在后面章节中还会详述),也很容易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尤其是郊狼,此外还有鹰、猫头鹰、狐狸和浣熊。户外猫经常遭遇车祸,这是它们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能活到成年的会面临上述风险,但是据估计,在户外出生的小猫50%—75%会夭折,有时是冻死,还有时是因为寄生虫病和其他疾病。如果一只户外猫能活到成年,在没有人定期喂食及提供临时猫窝的条件下,平均寿命是两年。有人照料的户外猫寿命要长得多,平均为十年。而一只室内生活的猫平均寿命为17年,随品种而有所不同。
供图:黎晓年,拍摄于深圳光明区
供图:北千章,拍摄于台湾朝阳步道
钻在车轱辘里的流浪猫。供图:刘冉
估测一只户外猫的幸福状态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对这些动物的习惯大致有些了解。有些在户外生活的猫,尤其是真正回归野生状态的,对人并不友善,拒绝与人类有任何互动。其他走丢了或是被抛弃的流浪猫会寻求与人类建立联系。部分倚赖人类照顾的户外猫常会聚集在一处,或形成聚落。这种聚落通常以母系成员为核心,公猫和那些不依靠人类援助的猫更多是独居的。户外猫的日常活动大致取决于食物的多寡。
在日本的相岛,岛上的垃圾堆为猫提供了可靠的食物来源,据观察,这些猫每天的休息时间长达19个小时。在澳大利亚南方,气候相当干燥,食物来源短缺,一些在户外生活的猫总是不停迁移,足迹可达50平方英里。
而在美国的一个郊区,户外猫会四处串门,从一家的门廊晃到另一家——惦记它们的人在那里放置了食物——若有机会也顺便抓只鸟雀或是老鼠。和它们的野生兄弟一样,这些户外猫也是在光线较暗的时候最为活跃,特别是黎明和黄昏。在都市和城郊户外生活的母猫尤为如此,大概是想回避人类。
户外猫:野猫还是家猫
我们与户外猫的关系颇为复杂,到今天,这一点甚至延伸到我们对它们的称呼。美国爱护动物协会的一份白皮书指出,在相关主题的科学文献中,用来描述户外猫的词语有三十多个,既有“野化”“入侵”,也有“宠物”和“家猫”。我们对这些猫的定义受到社会学和生物学两方面的影响——它们为谁所有,在哪里打发时间。
“野化”这个词常常用来描述所有户外生活的猫,但严格意义上只应用于那些彻底回归野外的猫,它们不再依靠人类提供任何食物或栖身之地,而且排斥和人类的任何一种互动。对于城市或郊区环境中遇到的户外猫,还有一些描述如“半有主的”“街头的”“流浪的”“聚落”和“社群”,都意味着对人类一定程度上的依赖,因此更为准确。
供图:张棽,拍摄于北京大学
将水搅得更浑的还有一种情况,很多“家猫”“宠物猫”或“有主的猫都获准在户外游逛,有些想待多久就待多久。国际陪伴动物管理联盟将人与猫的关系定为三类:有主、半有主和无主。基于本书的意旨“自由生活的”似乎最适合指代至少部分时间待在户外的各类猫,因为这个词描述了动物随心所欲四处活动的状态,但对它们与人类的互动(或是缺乏互动)不作假定。
不管怎么称呼,在美国,户外生活的猫数量不断增长,弃猫行为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弃猫行为
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准确地计算被遗弃的动物数量,人们不会吹嘘这种奸诈的行为(很多地方的法律定义为犯罪),但是根据美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aspca)的报告,全国每年有600万到800万伴侣动物(多为猫狗)被收容所接收。它们被遗弃在公园、高速公路收费站、大学校园或是主人已经搬离的旧居。
根据美国宠物群体和政策全国委员会的一项研究,猫被遗弃的原因很多,包括家里宠物猫过多、过敏问题、搬迁、养宠物的花费、房东的问题、新生猫崽无法找到住家房间清洁问题、个人问题、设施不足以及猫与其他宠物无法相处。
很多遗弃者可能认为猫能够照料自己,然而大多数猫都不能。由于遗弃行为本身的性质——它们常在夜色的遮蔽下被遗弃,或是丢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再加上猫无法为自己作证,因此大部分遗弃者犯下恶行却没有受到惩罚。在理查德·布劳提根的短篇小说《鸡的善举》中,他为遗弃者的残忍构想了一种新奇的惩罚。故事的叙述者在一个休息区目睹一只狗被主人遗弃,于是他根据那人的汽车牌照信息追踪到住址,雇了一辆自卸车,把一吨鸡粪倒在遗弃者的房屋门廊上。
供图:杨洋,拍摄于北京
户外猫引起的强烈冲突
户外生活的猫在不同的人群中间出没,引发了强烈的冲突。有些人关注的焦点是猫那些更具破坏性的行为,比如在别人家屋外挖土、排便、标记性排尿,母猫发情期叫春、打斗,以及捕食被喂食器吸引来的小鸟。
但另一些人对流浪猫付出热切持久的关心。这些人有时被称为“聚落照料者”,他们给猫喂食喂水,偶尔也为猫提供栖身之处,有时还会带它们去看兽医(包括做卵巢和睾丸切除手术),常常自己掏腰包支付费用。有些人是临时照料,比如在公寓小区的院子里或是工具棚的外面放一盘剩饭或猫粮。有些人则是依从一种更有体系的照料方案行事,这些方案是近年来兴起的上百个扶助流浪猫的公益组织制定的。不管提供的是哪种类型、哪种程度的照顾,这些人都是出于真诚的怜悯之心,在他们眼中,这些有知有觉的动物饱受生活的艰辛。
供图:张棽,拍摄于北京大学
毫无疑问,这些人照料流浪猫是出于好心。他们慷慨地付出自已的时间(常常也包括金钱)来照顾这些生灵,而我们很多人选择忽视,甚至做出更糟糕的事——无情地弃之不顾。在户外猫权利的倡导者看来,每一个动物——小猫、母猫或公猫——它们的权利都是最重要的。如果在户外生活是唯一的选择,他们想让这些猫过上最“快乐”的生活。他们承认问题始于人类自己,希望能够部分减轻我们这个物种强加给其他动物的伤害。
供图:徐亮,拍摄于北京崇文门外
猫是投机的捕猎者
遗憾的是,猫群照料者(以及支持他们的组织)在倡导户外猫权利的时候,未曾考虑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全和野生动物的权利。猫天生是投机的捕猎者,如果有机会杀死一只鸟或其他小动物,大多数猫都会这样做,这就是它们的本能。
也许这种机会一天出现一次,或一周出现一次,也许它们只有四分之一的时候能够成功。但是加起来,一年总计有数十亿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因此丧命,足以影响整个物种的安康。
很多“护猫者”会激烈地反对自由放养的猫导致鸟类数量剧减的说法,同样也会否认这些猫给其他哺乳动物甚至人类传染疾病。但是,面对猫群对岛屿生态影响的证据,面对自然科学领域兴起的有关猫群对大陆生态影响的研究,他们的道听途说和否认都显得苍白无力。
供图:杨洋,拍摄于北京
供图:孙宇,拍摄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以上节选自《流浪猫战争:萌宠杀手的生态影响》,彼得•p.马拉、克里斯•桑泰拉著,周玮译,商务印书馆,2020年。
制版编辑 | mor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