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做:中国湖泊、河流的氮浓度有了“警戒线”-k8凯发百家乐

  量身定做:中国湖泊、河流的氮浓度有了“警戒线”-k8凯发百家乐

量身定做:中国湖泊、河流的氮浓度有了“警戒线”

2019/03/01
导读
最新研究可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提供量化依据。

2008年6月,水藻污染严重的巢湖。来源:greenpeace china, flickr



撰文 | 杨雪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量氮物质随着工农业和生活污染排入水体,在一些植物营养富集的湖泊、水库,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原本清澈的水面会漂浮起大范围蓝绿色的腥臭浮沫,造成水质恶化、水生物死亡。


最新研究可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提供量化依据。2月28日,《自然》杂志刊登了清华大学喻朝庆团队的研究,文章评估了中国1955-2014年间人类活动导致的氮流失量,建立了各省淡水环境氮容量的最高“警戒线”,为近年来全球环境容量限界(planetary boundary)研究的区域阈值定义提供了新方法。

  

“我们生产了大量化肥,也施用了大量化肥,这改变了我们现在的整个养分循环模式,以前是从农田到城乡生活再还到农田,现在从化肥工厂一直到水处理厂,每个环节都变成污染源。”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教授喻朝庆说,氮肥对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过量氮排放也造成了水环境的急剧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难题。由于氮的影响因素复杂、数据缺乏,国际上关于氮排放安全阈值评估研究一直没有可靠的量化定义方法。瑞典科学家约翰·罗克斯特伦(johan rockstrom)等曾提出全球每年3500万吨氮的安全阈值,但这只是一种猜测;一些学者基于氮平衡模型开展全球尺度的阈值评估,而简单的物质平衡模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为此,喻朝庆等提出,通过水体氮浓度演变的历史数据,首次达到或超过iv类水质标准(1.0mg/l)所在年份对应的氮流失量(含径流和下渗),即为该区域的氮排放阈值。结合中国不同区域代表性水体中历史总氮浓度的观测数据,基于dndc作物模型及其它氮平衡模型计算的氮流失数据,喻朝庆团队计算出60年间中国各省代表性水体中氮排放与水质演变的时空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水环境的氮容量安全阈值为每年520±70万吨,但目前氮的实际排放量每年达到1450±310万吨,超排量高达930多万吨。中国绝大多数省份的氮排放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超过了水环境安全阈值。有14个省仅农田氮流失量就超过自身阈值,主要分布在缺水的北方。中国当前的氮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


研究者对目前的氮管理措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提高农田氮的管理水平仅可减小全国总超排量的1/4,而污水处理在没有革命性的新技术之前,除氮能力非常有限。




文章认为,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是重构城乡养分循环体系,提高城乡有机废物的还田率。例如,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流,对污水中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进行处理之后,接入农业灌溉系统。这样,既能实现氮的养分回收,又能减少水资源消耗。以2010年价格计,基础设施所需成本约7000亿元,实现人畜粪便全部循环利用的年运行成本约1200-1900亿元,并不比2014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成本的1100亿元高太多,但建成这一新的循环系统将彻底解决中国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对此,喻朝庆建议,政府各部门应达成相互认可的统一规划,共享数据,形成共识,先在小范围内开展试点,确保城市污水不会污染土壤和传播疾病,而后向全国推广。

 

参考文献

 

参与讨论
1 条评论
评论
  • 2019/03/02

    有道理,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