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变种omicron,比delta更可怕的-k8凯发百家乐

  新冠变种omicron,比delta更可怕的-k8凯发百家乐

新冠变种omicron,比delta更可怕的

2021/12/09
导读
在全球新冠疫情不消退的情况下各种突变的出现几乎是必然。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看到了alpha横空出世,beta与gamma独霸一方,又目睹delta以迅雷之势上演全球新冠病毒株换代,几乎成为全世界唯一的病毒株。我们看到太多一个突变就能带来的深重影响,自然也会担心下一个更可怕的突变。
11.28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比起lambda、delta ,b.1.1.529更像一头真狼 | 图源:pexels.com


  导  读

在全球新冠疫情不消退的情况下各种突变的出现几乎是必然。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看到了alpha横空出世,beta与gamma独霸一方,又目睹delta以迅雷之势上演全球新冠病毒株换代,几乎成为全世界唯一的病毒株。我们看到太多一个突变就能带来的深重影响,自然也会担心下一个更可怕的突变。

近日,非洲南部的一个突变株b.1.1.529就成了很多人担心的那下一个突变。世界卫生组织更是在11月26日专门召开紧急会议,直接将其升级为“令人担忧的突变株”(voc),代号omicron,与delta平级。


撰文 | 周叶斌


 ●                  ●                   


1

delta之后,狼真的来了?



delta对全球疫情带来的影响是深重广泛的。它不是免疫逃逸最严重的病毒株——现有疫苗对它仍高度有效,但一定的免疫逃逸加上极快的传播速度,让防范难度呈指数级上升。传播速度太快,大量未接种疫苗的人毫无还手之力,造成多个国家突然出现了大量感染病例;突发大量病例又使所有人群所处的 “环境” 中病毒量陡增,即便接种过疫苗的人也不断被病毒 “攻城”,难以平安;快速的复制让突破感染峰值载毒量与未接种疫苗的病例类似,进一步增加阻断病毒传播的难度。


这几个因素综合导致全球深陷delta泥沼。也是由于delta的威力,我们时不时看到一个突变株被冠以 “下一个delta”,或者 “比delta更delta”。不过这些大多有炒作成分,比如lambda、delta ,都是 “雷声大,雨点小”,基本在一个地区造成一定影响后就销声匿迹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这些病毒株并没有展现出能取代delta的能力。现在任何一个突变株要站稳脚跟,必须要能与在全世界占据绝对优势的delta竞争。如果一个突变株对delta没有优势——特别是传播速度上的优势,很可能被delta直接竞争掉。lambda就是如此,在部分地区出现后,没法扩散,在同样有delta的地方反而被后者打压。


b.1.1.529为什么让一些科学家有 “狼真的来了” 的感叹?很大一个原因是它在突变株跟踪做得不错的南非确实玩出了花样。比如南非的流行病学家tulio de oliveira就表示,b.1.1.529在当地增长速度非常快,让人担心。


图1 南非突变株检测跟踪 | 图源tulio de oliveira的推特


可以看到自11月以来,在南非病毒基因组检测中,b.1.1.529的比例迅速上升,已经超过了delta。几周前南非每日新增病例数不过几百,如今陡然增加到两千以上。包括大城市约翰内斯堡在内的guateng省,每日新增病例超过一千,其中90%以上估计为b.1.1.529突变株,阳性检出率在三周内从1%飙升到30%。


这不得不让人担心b.1.1.529是不是比delta更有竞争优势。如果确实比delta更有竞争力,那么对防疫自然有极大威胁。比起lambda、delta ,b.1.1.529更像一头真狼。


2

突变数量让人担心



但b.1.1.529引起如此警觉,在南非等地的扩散只是一个因素。要注意南非最近的delta疫情是向下走的,病例不在高峰。这种情况下b.1.1.529病例数超过delta以及让疫情波动,还不足以说明它真比delta “腿” 快。


b.1.1.529更让人担心的一点是这个突变株有太多突变了。新冠突变最引人关注的突变是在刺突蛋白(spike)上的突变。刺突蛋白是病毒进入人体的关键,其上的突变可能让病毒与人体细胞结合更好——对应更快的传播,也可能让人体对原始病毒株(包括基于原始病毒株的疫苗)建立的免疫记忆效果下降——对应免疫逃逸,即更多的二次感染以及疫苗有效性下降。


b.1.1.529在刺突蛋白上的已知突变达到了30个以上,在刺突蛋白与人体ace2受体的结合区域(rbd)——也是中和抗体起效的关键部位,突变数达到了15个。相比之下,delta在刺突蛋白上是10个突变,rbd突变2个。


图2 b.1.1.529上的突变,整个绿色为刺突蛋白,红色为rbd | 图源tulio de oliveira的推特


如此多的突变中,有一些我们在其它突变株中观察到过,知道可能会引起什么样的麻烦,比如t478k与p681h在delta上就有,前者贡献了delta的部分免疫逃逸,后者则是delta传播速度飞快的关键。n501y是让alpha传播力比原始病毒株更强的原因之一。beta作为迄今免疫逃逸最严重的病毒株,e484k突变功不可没,而b.1.1.529上在同一个位置是e484a突变。


除集合了一批我们知道不省油的突变,b.1.1.529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会搞什么鬼的突变。因此现在还无法准确评估这个突变株到底会在传播速度、免疫逃逸上有什么特点。


但是,刺突蛋白上积累了如此多的突变后,我们不得不担心,这个突变株的刺突蛋白是不是已经和原始病毒株差异太大了。人体对新冠的免疫保护,无论是自然感染还是疫苗接种,都来自于对刺突蛋白的记忆,当刺突蛋白积累了如此多的突变后,我们不得不担心免疫系统还能认出这面目全非的新病毒株吗?

可以这么说,虽然我们不清楚数量众多的突变是否让b.1.1529变得更快更强,或者具体多快多强,但仅凭如此多的突变加上在南非等地的扩张态势,说是山雨欲来不为过。这也是为什么who直接将其升级到 “令人担忧的突变株”(voc)的主要原因。


3

如何应对?


首先,我们对b.1.1.529的了解还很有限。是的,有这么多突变让人担忧,但说这个突变一定比delta传播更厉害,已让疫苗失效,有哗众取宠之嫌。科学家还需要时间去做相关研究、收集证据。即便可能有免疫逃逸,要看到根据以往突变株的研究,疫苗轻症有效性下降了,更为关键的重症防护受影响的不多。所以没必要无端制造恐慌。


当然,分析现有疫苗以及治疗药物,特别是单克隆抗体药物对b.1.1.529的有效性将极为关键。不过mrna疫苗、腺病毒疫苗根据突变来做改造是比较容易的。辉瑞/biontech,moderna均已表示可以在3个月内提供针对一个突变株的换代疫苗。单克隆抗体药物面对刺突蛋白特别是rbd上的多个突变确实挑战很大,但b.1.1.529尚未在全球大范围流行,像美国每天将近十万的delta感染者,真不用担心抗体药无效。至于口服抗病毒药,作用靶点不同于抗体药,受免疫逃逸突变影响可能性较小,而且还不是大规模使用的药物,现在担心为时过早。


其次,关注的重点应是病毒本身。我看到一些文章评论南非 “养蛊”。那是非常荒谬也是极为无知的说法。南非对突变株的监测一直做得非常好,像之前及时发现beta株也是由于监测方面的努力。作为一个资源相对有限的国家,坚持努力跟踪本国的病毒基因组变化,发现新突变后也秉承公开原则,在可能遭受歧视性对待的情况下仍然及时公布,是非常不容易的。


面对一个潜在威胁巨大的突变株,我们可能确实需要做国际通航上的限制,但这些措施应基于尊重理解、合作互助的基础上,不应出于各扫门前雪的冷漠自私。特别要说的是,南非发现那么多例b.1.1.529,一个前提是人家认真做了监测。有些病毒基因组监测长期跟不上节奏的国家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没查到,就洋洋自得。


最后,吃一堑长一智。b.1.1.529的出现必须要让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反思现在的防疫策略,特别是疫苗分配问题


b.1.1.529这样有诸多突变的病毒株为何会出现?必然是来自于病毒的不断复制。特别是免疫抑制人群清除病毒的能力弱,更容易积累突变,不排除b.1.1.529有这样的起源。南非如今的疫苗完全接种率不到25%,大量年轻人没有接种疫苗,b.1.1.529不少病例就集中在当地年轻人。在整个非洲大陆,南非还算接种率高的,非洲整体接种率在7-8%之间。非洲还有大量的hiv感染,意味着免疫抑制人群众多,进一步增加了病毒突变的潜在风险。


在全世界完全接种率将近43%时,有一个大洲接种率不到10%是耻辱性的。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大量囤积疫苗,匆忙推动增强针,从伦理、科学上都是非常荒谬的。


在有的国家提出mrna疫苗要全民增强针时,我就明确说过这是非常短视的。将大量的疫苗资源用于对疫情改善作用有限的增强针上,会让众多发展中国家接种更为困难,当病毒在疫苗接种率低的国家不断传播、复制、突变后,很可能出现一个危害更大的突变株,到时候别说打一针增强针,你打个7针8针都是白瞎。


b.1.1.529的出现就带来了这样的威胁。之前有媒体报道美国囤了近3亿剂疫苗,欧洲2亿。如果真的因为b.1.1.529,必须重新做个新疫苗,囤着的就不是疫苗,而是废品。如果早点把这些自己用不了多下来的疫苗分配给有需要的国家地区,说不定b.1.1.529都不会有机会出现。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想要战胜疫情,我们必须以全球视角来看待疫情,一些国家在疫苗、药物分配上的行为亟需改变,否则,即便b.1.1.529不是那个可以让之前疫苗接种前功尽弃的 “狼”,我们也不过是坐等下一头猛兽的攻击而已。


最后,无论病毒如何突变,口罩与社交距离是绝对耐突变的。科学的防疫政策本身就要有综合性,检测、药物、非药物都要考虑,这样才不会被一个突变株轻易击穿。


 参考文献:
https://qz.com/india/2095047/what-we-know-about-b-1-1-529-the-southern-african-covid-variant/

https://www.who.int/news/item/26-11-2021-classification-of-omicron-(b.1.1.529)-sars-cov-2-variant-of-concern


制版编辑 | 卢卡斯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