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蹄类前臼齿臼齿化和“乌兰戈楚衰退”
撰文 | 白 滨
图片 | 白 滨
●●●
大多数奇蹄类前臼齿在演化的过程中都有逐渐臼齿化的过程,比如现生的奇蹄类(马、貘,犀)都具有完全臼齿化的前臼齿,以此增加咀磨面积,这对于以口腔咀磨食物为主,后肠发酵的奇蹄类尤为重要;而以前肠发酵的反刍类、骆驼等偶蹄类前臼齿仅有部分臼齿化。而且不同类群的奇蹄类臼齿化的程度和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其对奇蹄类演化和适应的影响却缺乏相应的研究。
new research
图:亚洲新生代奇蹄类多样性的变化和奇蹄类不同支系前臼齿臼齿化的程度
同时亚洲新生代奇蹄类多样性的变化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且奇蹄类多样性在中始新世晚期(距今约39.9百万年之前)发生了幅度最大的一次衰减,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始新世/渐新世之交(33.9百万年之前)。受到全球气温在“中始新世气候适宜期”之后逐渐降低的影响,在中始新世末,脊齿貘科灭绝,戴氏貘科从四个属锐减到一个属,同时犀超科中属下降的幅度也超过了一半,这一现象也可能适用于其他哺乳动物类群。由于这一明显的多样性衰减发生在中始新世晚期的“乌兰戈楚期”(亚洲哺乳动物分期),研究者据此提出了“乌兰戈楚衰退”(ulan gochu decline)。
相关研究近期发表在wiley开放获取期刊ecology and evolution。本项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2014),中科院先导战略专项(xdb26000000)和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项目资助。
注:本文转载自中科院古脊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