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水平揭示玉米dna甲基化变异对表型的贡献-k8凯发百家乐

  群体水平揭示玉米dna甲基化变异对表型的贡献-k8凯发百家乐

群体水平揭示玉米dna甲基化变异对表型的贡献

2019/12/03
导读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解析了玉米自然群体中的dna甲基化变异,揭示了dna甲基化变异的遗传基础以及dna甲基化变异与基因表达和表型的关联。该成果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genome biology 上。


  


dna甲基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响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较为稳定的遗传信息,dna甲基化既可由dna序列变异诱发,也可独立于dna序列产生纯表观遗传变异,这种独立的程度和dna甲基化对基因表达以及表型变异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热点。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解析了玉米自然群体中的dna甲基化变异,揭示了dna甲基化变异的遗传基础以及dna甲基化变异与基因表达和表型的关联。该成果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genome biology 上。



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基因型检测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作物遗传改良,育种家可以根据大量的snp数据建立模型,预测表型和进行基因组选择,这一做法的前提是性状变异由dna序列变异(snp)决定。但是,对于很多性状,dna序列变异通常只能解释部分的遗传力,仍有相当一部分遗传力无法被解释,许多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为“消失的遗传力”,如何寻找并利用这部分遗传力是遗传学家和育种学家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表观遗传变异指不依赖于dna序列的、可引起基因表达变化、并可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包括dna甲基化等染色质修饰。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在玉米不同基因型间存在巨大变异,但是,由于玉米基因组复杂和测序成本高,一直缺乏高通量低成本dna甲基化检测技术,因而无法在群体水平研究dna甲基化变异的程度及其生物学功能。


本研究中,研究人员拓展了前期开发的液相探针捕获技术(li等,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15, 43:e81),包括了更多的dna甲基化变异区段,这些区段的选择基于研究人员前期对玉米基因组dna甲基化的研究成果,包括了基因组中最有可能发生dna甲基化变异、影响基因表达或产生表型、同时又能被有效监测的区段。基于这一技术,研究人员对263份来自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玉米自交系的dna甲基化进行了分析,寻找到了大量dna甲基化差异区段(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 dmr),结合高密度snp数据、叶片和籽粒基因表达数据以及籽粒代谢数据,解析了dna甲基化变异的遗传基础及其对表型变异的影响。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变异广泛存在,且绝大多数变异(>60%)不与dna序列变异关联,同时发现dna甲基化变异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依赖于组织和序列环境。此外,dmr与代谢性状的关联分析发现约16%的性状与dmr显著关联,有趣的是,与性状关联的dmr中超过半数不与snp关联,且有些性状只与dmr关联而不与snp关联,提示dna甲基化携带了特有的遗传信息。


本研究系统解析了dna甲基化变异的遗传基础,并证明dna甲基化可调控基因表达和表型,为解释消失的遗传力提供了新的支持。这是第一次在群体水平分析作物中dna甲基化的变异和功能。


华中农业大学李青教授和明尼苏达大学nathan springer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生徐静和陈果为共同第一作者;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教授和李林教授参与了相关研究工作。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华中农业大学科研启动经费和华中农业大学自主科技创新基金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

注:本文转载自bmc期刊。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致力于为科学、技术、医药、人文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更广泛且便捷的开放期刊、图书、数据、工具等开放科研服务。 在数字化前进和开放科研发展的推动下,施普林格·自然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开放获取选择。自1999年以来,施普林格·自然已出版600余本开放获取期刊,内容涵盖了从生命科学到人文学科的几乎所有学科领域,并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果。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