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探索火星60年,本月底将迎来中国的“客人”-k8凯发百家乐

  人类探索火星60年,本月底将迎来中国的“客人”-k8凯发百家乐

人类探索火星60年,本月底将迎来中国的“客人”

2021/05/05
导读
中国此次火星探测行动,是人类火星探测史上前所未有的。
reading
导读


在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我们即将迎来忙碌的五月。在我国航空航天领域,五月将会发生一件大事,那就是“天问一号”将在本月底择机着陆火星。此前,探测器在火星轨道上运行了3个月,国家航天局4月底也公布了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名称——“祝融号”,准备它接下来的登陆工作。

实际上,火星探测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60年,苏联发射人类首颗火星探测器、揭开火星探测的序幕。截至2020年9月,人类共开展了47次火星探测任务。最近的一次火星登陆是2021年2月19日,“毅力号”(perseverance)火星车在不经变轨的情况下直接突入火星大气层,成功着陆。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下这60年间火星探测的历程。


01

冷战时期,美苏竞技


冷战时期(1990年前),火星探测的主要特征是美、苏把火星探测作为竞技场,掀起了火星探测的一轮高潮。

01
苏联吹响号角


1960年10月,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一个火星探测器,不幸的是,它还未进入地球轨道就宣告失败了。4天后,苏联发射了第二个探测器,也遭遇了失败。

直至1971年,苏联发射的“火星2号”,终于成功进入环绕火星的人造卫星轨道。“火星2号”着陆器和母体分离后命中火星表面,以粉身碎骨的方式成为火星上第一个人造物体

“火星3号”

得益于“火星2号”的经验,苏联于1971年12月2日发射的“火星3号”首次实现了火星表面的软着陆


遗憾的是在着陆后,密封舱只在20秒里送回电视电波后信息就中断了。然而就在这20秒时间中,它向地球传回了来自火星地表的第一张照


在1990年前,苏联 / 俄罗斯一共实施了17次火星探测任务,但这些任务完全以任务成功与否来衡量探测成果,政治目的强烈,科学目标相对淡化。


02
美国稳中求进


虽然,美国比苏联晚4年发射,但先苏联一步成功。

1964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了第一个火星探测器“水手3号”,不过也未能成功进入轨道。


同年,美国发射的第二个火星探测器“水手4号”成功实现“飞掠”,发回了大量宝贵的一手资料。


“水手4号”

“水手4号”有两项发现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首先,它发现火星表面在过去40亿年里没有发生过变化,既没有地质变迁也没有风化。其次,它发现火星没有全球性的磁场,所以无法抵挡致命的宇宙射线。


之前人们一直猜测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甚至还可能是高等级智慧生物。但是,“水手4号”传回的照片粉碎了人们对火星文明的幻想


从“水手4号”以后,人们对火星生命的研究就转向了微生物


1971年5月,美国发射了“水手9号”,它成为了火星第一个人造卫星。而且在“水星9号”接近火星的时候,拍到了火星全球性沙尘暴天气,证实了天文学家之前的怀疑——火星上存在“超级沙尘暴”


“水手9号”拍摄的“奥林匹斯火山” 来源:nasa

直到1972年,沙尘暴逐渐平息后,人类才透过“水手9号”的眼睛目睹了火星的全貌。


nasa的科学家们看到了河床、撞击坑、巨大的死火山、峡谷、极地沉积物、冰晶云,还有皑皑的白色晨雾。


“水手9号”发回的疑似水流过的痕迹,又使人们重新燃起了对这个独特星球的兴趣,期盼着能够发现生命。


“水手9号”拍摄的“水手谷”(太阳系最大最长的峡谷之一) 来源:nasa

在这之后,美国又发射了“海盗”系列探测器,该系列探测器由轨道器和着陆器构成。


“海盗号”

其中,“海盗1号”的着陆器于1976年9月成功登陆火星,并且成功传回了火星表面的照片


火星地表的真实面貌被展现出来。这是一个空旷、贫瘠、乱石遍布的世界,富含铁元素的土壤因为氧化而显得一片橙红。


火星地表的第一张彩色照片(“海盗一号”拍摄)来源:nasa

有趣的是,“海盗1号”后续传回的一张照片引起了世界轰动,被误传为火星人的形象。


最后证实拍摄的形似人脸的火星丘陵,实际是光影造成的错视。


来源:nasa

基于“海盗1号”传回的数据,“海盗2号”于1975年9月9日带着研究火星温度、磁场、风速、风向、x射线光谱等任务发射升空,1976年9月3日触地于火星乌托邦平原。


令人意外的是,“海盗2号”上搭载地震检波器观测到了一次难得一遇的火星地震,这为人类探索地外天体提供了某种新的方向。、


02

90年代,美国成为火星探测先锋


20世纪90年代(1990-1999年),全球共进行了7次火星探测任务,其中美国5次,俄罗斯和日本各1次。

在此阶段,美国开始了其持续至今的“火星探测计划”


标志性任务为“火星探路者”(mpf),其携带的“索杰纳”(sojourner)是全球第一辆在火星表面着陆的火星车。


“火星探路者”着陆器及“索杰纳”火星车示意图

“索杰纳”主要采用太阳能动力,其行驶速度约60.96 cm/min,犹如蜗牛爬行。虽然行走速度慢,但着陆器和火星车两者共发回了23亿比特的信息。


这些信息中包括超过1.7万张照片,超过15条对周围岩石和土壤的化学分析数据,以及大量有关着陆地点风和其它气候状况的纪录数据。


此次观测显示早期历史上的火星环境可能更加和地球相似,其地表可能曾经存在液态水,并且大气层浓度也要高于现在。


“火星探路者”

同年,俄罗斯发射了“火星96”,结果由于发动机故障,火箭第四级二次点火失败,发射次日返回地球大气层中坠毁。


在1998年,日本发射了“行星b轨道器”,虽然进入了火星大气层,观测到了火星大气层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但未能在火星表面着陆。


当然,美国也有数次失败的案例,但成功的概率远高于其他国家


03

21世纪,火星探测百家争鸣


21世纪初至2020年7月底,国外共实施了14次火星探测任务,该阶段火星探测任务最大的特点是大部分任务均成功(俄罗斯的“福布斯-土壤”除外)


各国开展了对火星的长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此阶段的科学目标集中在火星演化历史探测和火星生命信息两方面。


01
美国一马当先


21世纪,美国火星发射的“奥德赛”探测器、“机遇号”和“勇气号”火星车、“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凤凰号”“好奇号”等都非常成功。

“凤凰号”

让人想不到的一个意外是,洞察号的“鼹鼠”(mole)挖掘深度一直无法超过35 cm,项目团队最终未找出解决方法,只能被迫在2021年1月9日宣布停止这项计划。


但好消息随之而来,2021年2月19日凌晨4时55分,“毅力号”秒速5 km坠入火星大气,超音速展开降落伞,抛隔热罩改用天空起重机,车体变形轮胎触地完成着陆。


“毅力号”登陆火星想象图 来源:nasa

凭借这些年发射的探测器,美国几乎实现了对火星的立体勘察


2015年nasa陆续宣布取得一系列关于火星的重大发现,包括火星表面存在液态水、火星表面存在远古湖泊、火星地表以下土壤中存在液态水,以及火星上存在极光现象等。


这些科学成果将进一步改变人们对于火星的认识,为在火星上寻找生命痕迹提供重要证据和有力信息支撑,将对人类未来的太阳系探索和地外生命搜寻产生重要影响。


“火星蓝莓”(一种富含赤铁矿的矿物结石) 来源:nasa

02
欧洲颇有成果


欧洲在火星深空探测上起步较晚。2003年,欧洲空间局(esa)发射了“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其轨道器运行正常,但其着陆器“猎兔犬2号”却失踪了。

当年,欧洲空间局以为此着陆器已坠毁于火星表面。


没想到,2015年,美国的火星探测轨道飞行器mro发现了疑似失踪的“猎兔犬2号”:轨道图像显示此着陆器已成功登陆火星,但未能打开电池板,因此无法与地球取得联系。


“猎兔犬2号”就这样失联了十多年,算是火星探测史上的离奇事件。


“猎兔犬2号”

但是,凭借“火星快车”任务,欧洲的火星探测也取得了重大发现。如发现火星北极附近一个未命名的环形山的底部,有一块水凝结成的冰;2004年,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发现了火星极光的存在。


2016年3月,欧俄合作的“火星生物学-2016”(exomars 2016)也发射升空,它包括“微量气体轨道器”和着陆器(schiaparelli)


虽然2016年10月份,其轨道器成功进入火星椭圆轨道,但其携带的着陆器却发生故障,导致着陆器坠落损毁。


03
多国跃跃欲试


印度于2013年成功发射了火星探测器,是史上成本最低的火星计划,费用7500万美元,也是亚洲第一个火星探测器

中国国家航天局也曾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合作,2011年中国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搭载俄罗斯的运载火箭发射。


但因运载火箭发射失败,“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的“福布斯号”火星探测器一起坠入了太平洋


2020年7月20日,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使用日本h-2a火箭发射升空。


它是阿拉伯国家首个深空探测器,由美国提供k8凯发百家乐的技术支持研制。而且,“希望号”已于2021年2月9日成功入轨,主要目标是研究火星的大气和气候。


除以上国家之外,还有大家熟知的马斯克火星计划。今年2月4日,sn9号星舰点火起飞,结果没能完成落地前最后的翻身动作,最终坠毁。


星舰原型机sn9号落地瞬间

总体而言,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内,火星探索动力最强劲的仍是美国。


04
中国奋起直追


我国火星探测计划是中国航天局第一个火星探测计划,于2016年1月11日正式立项,2020年4月24日被正式命名为天问一号,是中国行星探测工程的首次任务。

“天问一号”将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任务,用环绕器对火星开展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这在人类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飞向火星示意图

采用这种“一举三得”的探火方式,起点高,效益高,挑战大。如果成功了,将使我国深空探测能力和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3个在火星着陆、第2个在火星巡视的国家


国外火星探测能力对标

在“毅力号”着陆后,本轮火星探测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2020年发射的三台火星探测器(“毅力号”“希望号”“天问一号”)都取得了各自的阶段性进展,开始收集科学数据,希望它们为我们带来更多关于火星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庞之浩,高开源.2020年世界火星探测概览[j].国际太空,2020(08):23-28.

[2]林文杰.扒一扒火星探测史[j].知识就是力量,2016(03):18-21.

[3]松堂.那些年,去过火星的“探路者”们[j].太空探索,2018(08):34-39.

[4]侯明东,刘杰,张庆祥,甄红楼.火星探测的现状与未来[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01:6.

[5]任秋凌.人类探测火星的传奇历程[j].科学之友,2004(01):44-45.

[6]张扬眉.国外火星探测发展态势分析[j].国际太空,2020(08):29-36.

[7]卢波.2016年国外空间探测发展回顾[j].国际太空,2017(02):16-23.

[8]郑永春.火星,中国来了![j].现代物理知识杂志,2021


制版编辑 | morgan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赛先生

  

《赛先生》微信公众号创刊于2014年7月,创始人为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成为国内首个由知名科学家创办并担任主编的科学传播新媒体平台,共同致力于让科学文化在中国本土扎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