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诺贝尔奖得主晚节不保?
制图:赛先生 (数据来源:worldometer)
注:本文转载自“大象公会elephantia”,赛先生授权转发。
文|徐子铭
中国大众往往对科研工作者高看一眼,更是把诺贝尔奖及其得主奉为权威。
出于这样崇敬的心理,去年北京通州出台政策,诺奖得主可以获得最高 100 平米的人才公寓租金补贴,每月约 2000 多元,引来一片笑声。
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些人中有多少在获奖之后转投邪路,做起伪学术、伪理论,乃至加盟传销公司,收割全球韭菜智商税,根本不值得任何补贴。
最近,持「人造病毒」言论的诺奖得主吕克·蒙塔尼被国际学术界群嘲,揭开了这种乱象的冰山一角。在中文搜索引擎里搜这个名字,不难发现他早在几年前,就已成了中医保健品企业的座上宾。
出色的科学家不是不值得敬佩,但那些在研究生涯近乎结束后,开始用自身的名望,投身伪科学、大肆圈钱的显然不在此例。
其中尤其臭名昭著的,就是某些诺贝尔奖获得者。
英文互联网上有个词叫「诺贝尔病」(nobel disease)。它指的是大量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获奖之后,会去从事伪科学或迷信研究的现象。
理性主义者列出了一长串「诺贝尔病」患者的名单,目前这些晚节不保的科学家有三十多位,并且还在不断增长。
这些人的「症状」五花八门,从研究超自然力量到召鬼,从否定演化理论到认同「水知道答案」,应有尽有。
其中有几个特别著名的「患者」,余毒尤其深远。
一个是化学家鲍林,1954 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62 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是唯一两度独享诺奖的个人。他是中学化学课本里那个价键理论的主要功臣,没有他就没有现代化学。
但到了晚年,他开始鼓吹自己奇怪的保健法:大量服用维生素 c。
鲍林的结论完全是通过非科学的方法得出的。他的推理非常简单:自由基不好,维生素 c 消灭自由基,所以要多吃维 c。
这既不循证也不靠谱,所以多次申请科研经费都未能成功。于是,他利用自己作为明星科学家的影响力,又出书又上电视,大力推广每天十倍剂量服用维生素 c 的「疗法」,把整个营养学界拉进了持续三十年的争议中。
如今,学界对此仍有争议,但美国人民对待维 c 的态度变得跟中国人对待板蓝根差不多,并滋养了无数保健品商。这件事上鲍林功不可没。
另一个著名的案例是凯利·穆利斯(kary mullis),1993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他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之父,贡献不可谓不巨大,可以说没有这项技术就没有整个现代生物工程。
但随着年龄增长,这个幽默的老头几乎将所有伪科学领域、阴谋论和不受主流社会认可的疯法都尝试了一遍。他否认艾滋病是由 hiv 病毒导致的,认为全球变暖是环保主义者编出来的,臭氧层是不存在的。
此外,这个人还习惯于嗑致幻剂、探索星相学、日常发表奇谈怪论,并将各种国际大事推到外星人身上。
穆利斯的自传《心灵裸舞》,充满了奇思妙想和奇谈怪论
比如,他宣称自己 1985 年时,在加利福尼亚的树林里看到一只「标准的外星浣熊」。穆利斯坚称当时自己没嗑药,那只浣熊可能是来自外太空,不但发着荧光,还会讲人话。
按理说,能得诺贝尔奖的人都是自己领域的佼佼者。这些错误连受过基本科学教育的人都不会犯,他们为什么还会深陷其中?
年龄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
诺贝尔奖只颁给成果获得公认,或者圈内声望显赫的学者和作家。从 1901 年到 2017 年期间,所有诺奖得主的平均年龄是 59.6 岁,从出成果到获奖平均要等三十年以上。
这也就意味着,诺奖得主在获奖的时候普遍已经年龄偏大,许多人退出科研和创作一线多年。
老年人常有被年轻人和新技术甩开的无力感,越是高知的人,到老往往越敏感于别人说自己「老糊涂」。即使年轻时从事科研工作,对于科学方法的执着也难以维持到生活中。所以,各类诈骗的受害者中,老教授、老学者并不鲜见。
不过,「诺贝尔病」并不是诺贝尔奖得主所独有的,没得诺奖的科研人员中也有不少人关注伪科学或者其他不靠谱的领域,只是没人统计。
自幼的无神论的教育告诉我们,一个人要么相信科学,要么迷信,科学能够一站式发挥作用,彻底打破迷信。只要一个人有足够多的科学认知水平,就能彻底与假知识、假理论绝缘。
但事实并非如此。哪怕是顶尖的科学家,在研究精力最旺盛的年华,也没有与迷信、阴谋论和伪科学完全绝缘。
在中国,大科学家钱学森对气功和人体科学的热衷及其造成的恶劣影响,长期是人们好奇的话题。事实上,在世界领域,钱学森这样的人并非孤例。
19 世纪末,欧洲出了一位著名的女「大仙」,欧萨皮亚·帕拉第诺(eusapia palladino)。她可以让桌子凭空悬浮,能跟死人说话,还能远距离移动物体。
1905 年她来到巴黎,接待她的是著名的诺贝尔奖夫妻档、教科书上的科学家励志典型,居里夫妇。
居里夫妇,尤其是丈夫皮埃尔·居里,对这个「大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邀请了十多位学者一同来研究神秘现象。
这些人中,有发现了过敏现象的诺贝尔奖得主夏尔·里歇,有电子的发现者之一、后来的诺奖得主佩林,有著名的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发现了古依相移现象的物理学家路易·古依,还有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
这个学者天团在几年间请「大仙」表演了 43 次,目睹了各种灵异事件,愣是没看出她到底是怎么玩的,最后只得承认她真有超能力。
皮埃尔·居里真心地认为他是在搞科学实验。在 1906 年被马车撞死之前几天,他给古依写的信中还说:「在我看来,这里有一个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的全新领域的存在,它充满了新的事实和物理学的知识。」
在皮埃尔死后不久,才有人识破了她的诡计。这个人是《乌合之众》的作者,古斯塔夫·勒庞。他和搭档在大仙身后放了一盏灯,看见了她是如何用脚搞小动作的。
早就有人发现,单纯的科学素养不足以让人抵御迷信和伪科学,个人的直接经验和他们对这些经验的解读才最重要。
我们可以列出长长一串名单,来证明科学家并非都是迷信和伪科学斗士。实际上,相当多的顶级学者对于神秘现象、超自然世界和非主流的学术领域持开放态度。
牛顿研究过炼金术;
爱因斯坦在1932年曾召过一个灵媒;
图灵相信心灵感应和读心术;
薛定谔在1944年出版的《生命是什么》,充满了科学、哲学和东方神秘主义的杂糅;
泡利在给别人的信中多次强调「存在更高的宇宙秩序」;
……
顶尖的科学家大多是高开放性、好奇、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人,神秘现象和伪科学很容易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当他们功成名就时,也更容易产生「我还能不懂科学吗」的自负,一头扎进旁人看来荒诞不经的研究里。
最近,由于「人造病毒」言论火了的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也是这样。
他发现了 hiv 病毒,拿了诺贝尔奖。不过近十年来,蒙塔尼一直在研究一项现代迷信——「水的记忆」(memory of water)。
吕克·蒙塔尼
「水的记忆」是一个古老的理论。它认为,水能通过某种玄妙的电磁波信号,记得一切曾经溶解在里面的物质,就算含量低得测不出来,也能产生活性。所以,喝蘸了两下药的白开水,也能发挥药物的功效。
将这个理论带进学术视野的是法国生物学家雅克·本弗尼斯特(jacques benveniste)。他在上世纪 80 年代也是世界顶流的免疫学家,一度有望获诺贝尔奖。
1988 年,他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宣布发现了「水的记忆」:他将一种抗生素稀释到检测不出的程度,发现溶液仍然拥有这种物质的活性。
论文发表后,铺天盖地的质疑随之而来。本弗尼斯特的实验结果没能被重复,他自己也被供职的研究所给开除了。
蒙塔尼继承了本弗尼斯特的衣钵。在本弗尼斯特去世后,蒙塔尼也转向了「水记忆」研究。2009 年,他发表了两篇论文,一跃成为这个领域的大佬。
在蒙塔尼看来,这是如假包换的科学——哪怕原理上就说不通,相关研究做得一塌糊涂,至今也没能拿出切实证据。
自从提出的那天起,它就被一些保健品商人吸收为理论支撑,用「稀释越多效果越好」之类的话术推销「保健水」。那期《自然》杂志虽然成了学界笑话,但也广泛出现在这类产品的推广信息中。
这类药物很多经过高度稀释,就跟水差不多
2010 年,上海交大聘任在欧洲呆不下去的蒙塔尼为全职教授,名义上是研究艾滋病。
而同一时期,蒙塔尼已经在推崇「艾滋病的营养治疗」。他帮一个生产号称能治疗艾滋病的营养包的企业做顾问,往南非推荐一种以粥、芦荟提取物和若干片剂为主的艾滋病疗法。
最后,这个公司拿钱跑路,产品没做出来,投资者也血本无归。
诺贝尔奖这场科学家的造星运动,一定会牵扯到行业与利益。
科学家也是要恰饭的。即便顶流如诺奖得主,也有不少人因为商业利益违背科学精神,闹出各种丑闻。
越是靠谱的药物和疗法,越不需要效果以外的背书;效果越是「玄学」,就越需要代言人。所以,世界各国的保健品商都爱拿诺奖得主说事。
诺贝尔奖获奖者中,有几个著名的走穴达人。
比如 1998 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路易斯j·伊格纳罗,他和同事共同发现一氧化氮是细胞间的重要信号分子,推动了一批新药的研发。但转眼间,他就坐镇了保健品直销巨头康宝莱,开发并代言了一款炒作一氧化氮概念的复合营养粉。
跟他一起获得诺奖的费里德·穆拉德也有样学样。他写了一本畅销书,叫《神奇的一氧化氮》,宣传语是「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穆拉德教你多活 30 年」。
不但在国外多家保健品公司挂号,穆拉德还跑到中国来圈钱。
2014 年,穆拉德的公司买下山东峄城一家生产石榴汁的企业,又联手广药集团,合作开发「一氧化氮石榴汁保健饮料」。
2014 年,在行业内不太有竞争力的皇台酒业搭上了穆拉德,投资 6 亿成立了穆拉德(中国)有限责任公司。这个诺奖概念公司主要有六个产品,除了一款号称能「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的中药胶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款保健饮料。
不过,诺奖光环并没有给皇台酒业带来盈利。这个曾与茅台齐名的酒厂亏损至今,屡次面临退市。
除了皇台酒业,中国保健品——甚至微商品牌——都以拉诺奖得主站台为荣。因此,中国出现了专门为诺奖得主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比如媒体曝光过的拉德钫斯生物。
拉诺奖得主帮企业站台,差不多是二十年前的老套路了。暴雷的保健品传销巨头权健、天狮都曾用过这种手段。
拉这些人站台并不困难。每当有诺奖得主来中国访学,只消给接待方面塞钱,让他们在路上直接把大科学家送到企业参观一圈,然后请吃顿饭,再跟正主塞钱签协议,就搞定了。
著名的直销保健品公司珍奥核酸,已经收集了 28 个「诺奖龙珠」为他们站台,这些人的照片就明煌煌地挂在企业k8凯发百家乐官网上:
在「会销」(借着开会进行直销)最盛行的年代,珍奥的诺奖战略一呼百应。然而,正是这种明显的夸大宣传导致它在 2006 年丢掉了直销牌照,核心团队出走,不得不借着双迪公司还魂。
2018 年,双迪举行的「第九届国际基因节」上,三位诺奖大师仍被请来站台。
当然这不能全怪企业。
诺奖得主也是人,而有钱能使鬼推磨。就像金色大厅给钱就能上,把你爸妈骗得昏天黑地的微商和保健品厂商们想要诺奖获得者站台的话,也是只要给钱就能雇来。
比如说下面这位,兰迪·谢克曼,凭借对囊泡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他在中国圈钱是出了名的,代言了若干跟囊泡毫无关系的微商品牌,比如「合发全球」——后来这家企业经历了典型的融资和暴雷。
兰迪·谢克曼与「合发全球」旗下产品「盗龄溯源干细胞」的签约仪式
谢克曼顾问的中国企业,还有下面这家微商「幸福道」,它的主要产品「孝舜修护霜」,据说「是以诺贝尔获得者兰迪·谢克曼研发的细胞修复配方为核心原料,辅以鸸鹋油、全球独家专利亚原子水,加以多种天然植物精华……精心研制而成」,而且「已通过美国 fda 认证」,能缓解肩颈疼。
可想而知,直销公司、微商和保健品企业将多少中国人的智商税进贡给了这些来圈钱的诺奖得主。
当顶级科学家、权威期刊和企业联起手来骗人,公众究竟应该信谁?这恐怕是个难解的题。毕竟,谁也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成为专家,不用听取任何权威的意见。
唯一的忠告恐怕是把握住常识,相信学术共同体和设计良好的实验结果,而不是一两个权威人物。
任何新产品、新理论、新技术,实验能验证效果来才算是真成果,而且科学共同体的认可也很重要。如果没有获得这两者的支持,请再多诺奖得主来站台,也难免忽悠。
希望作者不要为了博取眼球,歪曲事实,造谣中伤。谢克曼教授不仅在自己领域内富有盛名,更是因积极向全世界推广开放公共期刊,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科研工作者。他参与创建elife杂志,尽力帮国内改善唯影响因子论,唯cns论的学术氛围。谢克曼教授对待科研严谨求实,接人待物谦和有礼。他的实验室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博士生和pi。试问,这样一位高薪挖不走,将诺奖奖金捐赠出去的人会来中国圈钱么?希望有些人不要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污蔑一位优秀科学家的人格和风骨。也希望知识分子这样有影响力的公共号,能够去伪存真,不要滋长这种不良风气。
这篇文章对德高望重的谢克曼教授的胡乱造谣中伤真令人痛心!前面有评论说谢克曼教授把他所有的诺贝尔奖金都捐给了他家所在的那个城市用以建一个公共图书馆。我再给大家再举一个例子。90年代另一所美国学校花重金(包括提高工资)想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挖谢克曼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知道后想用同等的待遇防止谢可曼教授被挖走,谢克曼教授后来对加州大学校方说他不会走,也不要求提高待遇,请把用于提高他待遇的钱支持伯克利年轻的科学家们。请问这篇文章的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招摇中伤别人以获取自己蝇头小利的时候有没有觉得良心不安呢?
1.这里面提到事情的有多少是真的,多少是假的片面的?不能只凭自己的想象在这里胡说,博眼球吧。2.说别人晚节不保来中国恰饭,还不是因为自己主动巴结让人家来,现在人家来了自己又委屈交了智商税,这是既要当又要立吗?3.别人来了之后,有没有在咱这作了贡献,如有贡献却不报道,这是误导和愚弄公众啊!4.这种文章真是侮辱冠以知识分子和赛先生名称的公众号,还是这种公众号已经沦落成了花边新闻,吃瓜用?
深刻同意上述评论“我不认为诺奖得主是以上报导的那种人,至少randy schekman不是”。希望写这篇文章的作者好好读一下在这里的知识分子对你这篇文章的客观评论,并深入了解一下randy的高尚人品和在过去几十年对学术领域的贡献,不要为了博取大众眼球乱扣帽子,乱泼脏水。真诚希望知识分子这一公众号不要成为助长谣言的窗口。
希望知识分子这一国内有力量的公众号能够调查筛选尊重事实发声,不要成为助长谣言扩散的窗口。但愿广大知识分子的读者独立思考。恳请商家写手们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慎用煽动性的图片文字来达到自己的利益。不用让学术和思想也与世界隔离。
看最后一张照片兰迪.谢克曼教授似乎是愉快地在跟友人合影。而完全不知道接下来这样的照片将被用于怎样不合适的情景。谢克曼教授治学严谨,学术成果斐然。曾任美国国家院刊主编,推动创立了elife杂志,旨在改变唯影响因子是论的科研环境。倡导加州大学解除与出版社爱思唯尔的合约,意欲降低科研出版物中间的商业运作及商人利益,为科学共享努力。谢克曼教授为人谦和亲切,乐观热心,深受伯克利大学的学生及世界各地的同行学者爱戴。其诺贝尔奖金全部捐出用于资助癌症研究。谢克曼教授热爱尊重中国和中国文化,是我们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师益友。
我们还是需要大力发展教育,普及科普,让广大人民对于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可以避免误入歧途。
知识分子都是单纯的,不要把他们想的和社会人一样。不知者无罪,何况这不是犯罪。当然也不代表不知者被忽悠做了错事就无责。我们只是寻找事实的根源。randy把诺奖奖金都捐了他难道就贪这点出场费?让我去我都不要。randy一心想帮助国内改善唯cns论的学术评价体系。也想帮助国内建设良好的科研范围。我想他之所以做这些事可能也是有人把这些事错误描述成什么高尚的事吧。诺奖不只是颁发给有学术成果的,还要这个人在业界声誉好,才有资格。所以,我不认为诺奖得主是以上报导的那种人,至少randy schekman不是。
randy实验室根本不做干细胞,我想如果他也不会同意有人打着他的名誉造假说是他们实验室的干洗细胞来治疗疾病。这些都是后期某些人造假上去的吧?randy本人是不知情的,或者是被人欺骗的。
这些来收中国普通百姓智商税的诺奖得主们,应该被好好管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