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白:为什么脑科学与ai之间需要对话
►课前鲁白教授(左一),洪波教授(左二)与洪小文博士(右一)讨论
● ● ●
我是做神经科学的,今天却要办一个脑科学与ai的对话,为什么想到做这一点呢?主要原因是我们已经到了这样的一个时代,神经科学或者脑科学与ai,这两门之前完全不太交互的科学开始交互了。
直到大概十年前,计算机的人“偷”了我们神经科学的一个“卷积”概念,本来是从视觉皮层来的,然后他们就有了大的发展。他们就偷一个就有这么大的发展,那么我们想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再让他们多偷几个,可能ai会有更大的发展。
所以我们是想通过这个对话,我们这一代不行的话,下一代也许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或者ai可以有更多的交互,可能会对我们的学术也会产生影响,不如我们就建立起一种长期的对话、交流和合作,或许可能带来新的颠覆。
第二方面是,我这一年来在各个场合做演讲觉得越来越重要的,ai一定会对我们的老师、学生以及我们学校的制度、学校的教育体制产生重大的冲击。因为有一种说法是,我们很多人都会失业,今天学的东西很可能就没用了,很可能要被ai给代替,所以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有这种潜在的危险性,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在ai的世界里来生活。就像一次新的工业革命来了以后,非常大程度上会改变我们的生活,那我们如何来应对?不管是学文科、学理科、学工科的,都要了解一些ai的知识。
最后一点,我在走访mit、斯坦福以后,逐渐得到了一个共识:即使是在美国,在mit这样的学校,他们也觉得很多做ai做得好的专家,可能不在大学,而是在工业界。中国这个情况可能更严重。因为工业界付的工资太高了,所以就把很多人才挖去了,包括今天(我们邀请的)洪小文博士也是这样,他完全可以在一个很好的大学里做教授。
所以我们想把这些企业界的教授请来,让他们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想法,即使我们计算机系的教授也可以上课。最后,我是想通过这样的课,至少对你们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鲁白教授谈论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我知道洪博士会讲hi(人的智能)与ai的共进化,所以我先谈一下人类进化。我是学生物学出身的,大家应该都看过一本书,而且也是洪博士强力推荐的,叫做《人类简史》。我先讲一下人类进化的基本观点。我们人类花了百万年的历史进化到今天,首先要认识自己,为什么会进化到今天?有一些基本的要素,包括直立、火的应用、手的应用,包括大脑前额叶的发展,经历了所谓的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
其中语言的出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因为语言的出现,后来在这本书里面我只记得一个东西,说人类的进化原因是因为一个叫“八卦理论”,就是人都会在背后说人家坏话,大家有没有(这样)?肯定有,这是我们今天还在做的事情。在背后说人家的坏话,这是人类才有的一个事情。所谓的坏话就是不真的话,也就是可能是创造出来的话,也就是不存在的事情,就是人可以用语言来说原来不存在的事情。最早的三万年前的狮身人面像,是人没有看到的,是人想象、创造出来的。但是电脑是没有想象力,没有社交的。
所以这个书里面提出了一个叫文化进化的观点:过去人的进化、动物的进化、所有生物的进化都是通过基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变异,逐渐变化的。现在有了这个“八卦”以后,人就可以基因不变,但是人还是可以进化,可以改变社会结构,可以改变行为,甚至有些思想是可以传代的。
因为我们要谈论神经科学与电脑或者是人脑与电脑的对话,我先说一下神经科学在做一些什么东西。实际上神经科学在做四件事情:首先它要知道神经系统是怎么传导的,这个传导的原理也许对电脑有些用;第二是神经系统的一些功能,包括感觉、运动、认知,这些有一部分逐渐被电脑学会,或者电脑也在做类似的事情。
后面还有两样东西,电脑是没有的,一个是神经系统有一个发育的过程,从娘胎开始一直到老年,这个发育的过程是没有哪台电脑有的;另外神经系统还有一些疾病,电脑可能有不一样的疾病,但是这个我们就可以选择不要了。
我们知道很多人脑的功能,电脑都可以做;有些功能电脑暂时还没有,我不知道洪博士未来会不会把这些功能也补充上。我为什么请洪博士来做演讲呢?中国的互联网界人才济济,但是在培养人才上,有一个机构作出了非常大贡献,就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最早的第一任院长是李开复老师,第二任是张亚勤,还有沈向洋,洪博士做院长的时间是最长的。而且这四位里面,据说三位是同一位老师,他们各自的专长也不一样。洪博士的专长是语音识别,后面他还做了很多很多的工作。
好像是在最近这一两年,洪博士在做主管微软整个全球的研发以及亚洲研究院之外,他还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为推动大家对ai的认识不断地努力,还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其中,一篇相当有影响的文章讨论了人所想要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后来他又连续发了三篇文章,也是教育性的,叫《人机协同,赋能未来》的系列。我想在今天讲完以后,他可能又会撰写新的文章,他的思想又提高了,所以我们欢迎洪博士为我们开启脑科学与ai对话的旅程。
(注:本文神经科学家鲁白教授在清华大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课程上的演讲,为适应文字发表,略有修改。)
制版编辑: 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