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第一大国光环的背后-k8凯发百家乐

  专利第一大国光环的背后-k8凯发百家乐

专利第一大国光环的背后

2019/05/08
导读
出来混,迟早还是要还的。

图片:nick youngson cc by-sa 3.0 imagecreator

 

口述 | 某业内人士

整理 |  邸利会


 


今年的3月2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一口气发了18份《专利代理惩戒决定书》,包括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在内的数家企业遭到曝光。

 

细读这些惩戒书,“明显编造”、“明显相同”、“简单替换”……这样的字眼频频出现,作为行内人,其实我是不感到意外的。

 

当风浪来的时候,渺小的个体是很难抵御的,之前如此,现在也如此。

 

过去这些年,目睹这个行当发生的事情,正常的变得不正常,不正常的变得习以为常。残存的热情能否让人继续坚守,坚守的是否还残存些尊严,呼喊了多少年的春天是否能来?

 

其实,我是犹豫的,我害怕自揭伤疤会给行业带来伤害。我宁愿相信,种种乱象,是这个行业发展中的阵痛。


中国的创新有这么牛吗?


去年年底的时候,国家知识产权局劝撤了一大批专利申请。我看到北方某市也撤回了一大批。真是太巧了,2014年的时候,我还去了该市的一家代理所。

 

这个所算老板在内就几个人,有资质的代理一个没有,甚至怎么写申请书都不会。结果我看到他办公室里,整整摞了一大桌子的专利受理通知书。以前我在的好几百人的大所,也没收到那么多的受理通知。

 

真的,当时我都吓坏了。

 

现在想起来,这里面的专利不乏编造的。但不管编的如何五花八门,专利审查员也得按照写的内容,把全球的专利都检索一遍,花的不都是时间?

 

那趟差回来,我反思了好多天——照这个样子发展下去了,这个行业要走到哪去?

 

说实话,最后作恶的人,是我的同行,但是这么做的背后离不开政府的 “刺激”。

 

过去的这些年,各地政府出台了不少考核指标,类似万人专利拥有量、万人专利申请量、企业平均专利持有量等。比如一个县的知识产权部门,对全县人均的专利持有量有要求,假如县里有1万家企业,那就对每个企业的平均专利持有量有要求,要达到目标,就靠钱刺激。

 

结果,政府的资助、奖励政策催生了一大批专利——大概从2010年开始,每年的申请增长率都在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二十几。因为基数比较大,就拿全部申请量300来万算,增20%就是60万。以这样的速度往上增长,蛮可怕的。


图1:从2010年到2018年国内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包括外观、发明和实用新型),基础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

 

结果,中国一年的专利申请量比日本、美国还要多,中国的创新有这么牛吗?

 

乍一看,申请量、增长率、授权率,成绩还蛮好的,但是真正到了中美贸易战的时候,比如美国拿337条款(如果任何进口行为存在不公平竞争方法或者不公平做法,主要指侵犯美国k8凯发百家乐的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和实用新型设计方案等知识产权,可能对美国产业造成抑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可以应美国国内企业的申请进行调查)查中国的企业出口,就发现老有中国企业,一遇到337条款就完。

 

在历年来申请、甚至授权的专利中,也不乏很多奇葩的专利。奇葩到什么程度?

 

图2:“鸡汤眼药水”专利申请申请公布说明书截图。


图3:“鸡汤眼药水”的专利于2010年7月6日被授权了。该专利由于专利权人没有交年费,目前处于无效状态。

 

这是一个鸡汤眼药水,原料包括鸡肉多少克、花椒多少克、八角多少克、酱油多少克等等。这么一个荒唐的专利有人写,我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关键是这个专利最后还被授权了。

 

去年劝撤的专利中,奇葩专利也很多,就不一一详述了。

 


高新企业减免税


作为一个专利代理,在这么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我不仅是见识了奇葩的专利,来自客户的要求也一样奇葩。

 

曾经有客户义正辞严跟我讲,原来那个代理机构,只要出个题目,他就能给我申请个专利,你比他专业,是不是连题目都不要就能申请一个?

 

这个客户是来自企业的,很多是为了拿专利去申请高新技术企业(high-tech enterprise)的。为什么要成为高新企业?因为获得高新企业可以减免税。

 

在高新企业的评定里面,70分算及格通过,但光专利一项的知识产权,就占了30分,也就是说,如果企业知识产权这块不做的话,绝对达不到高新企业的要求。知识产权在整个高新企业的评定里面,是占了很大份额的。所以,在代理这个行业,好多服务公司的知识产权业务,不少就是为了帮企业去拿高新。

 

可高新企业申请的专利和主营业务是要关联的,比如说,一个生产家具的公司,总不能申请个关于碗的专利,所以就出现了企业给代理出题目,代理帮企业弄专利的现象。包括这两年专利运营这个概念炒得很火,其实基本上就是专利买卖,买卖为了什么?为了拿高新企业,还是这个事儿。

 

经常,我就在同行的微信群里看到,有人在群里“找专利”——比如,会问“有没有节能减排方面的发明专利?”这明显是有一个节能减排方面的企业找他买专利,然后他就到同行里面到处去找人,找专利,目的还是帮企业拿到高新。

 

知识产权保护或者说专利这个事,这些企业其实是无所谓的,也不在乎侵不侵权——就是要那个证,有了那个证就能减免税。就是这么直接。

 


科技成果白白公开


企业的事太乱了。高校或者研究所是不是好点?我的感觉,高校和研究所才是专利问题的重灾区。

 

因为同样有考核指标,高校和研究所也是中国的专利申请大户。高校每年都有排名,还要对标国外名校,专利的量是一个指标,当然,部分学校也有资金奖励。

 

其实,在很多老师眼里,有几个授权专利不算什么,远远不如在国外期刊上的发篇论文得到的认可多。毕业之后的几年,我曾回学校探望导师,我清晰地记得,他指着对面教研室老师墙上贴着的专利,轻描淡写地说,这一墙的专利算啥啊?什么都不是。

 

高校、研究所的专利申请,基本上都由硕博士生写,代理机构只是替他们走个流程,这样做的好处是便宜,但坏处是不少科研成果并没有得到合格的保护。

 

那些硕博士生,他们会用写论文的方式去撰写专列,把一些技术参数,推导公式全写进去。发论文的思路和写申请专利的思路,真的是相违背的,根本不是一回事,但又有谁去指导那些硕博士生,怎么去撰写一份合格的专利呢?

 

这个事情就变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如果不鼓励大家申请专利的话,这些科研成果还有可能不会公开,但鼓励(或者说叫引诱、逼迫)之后,他们就申请了,得不到保护的成果实质上就这样免费公开了。

 

我觉得,整个专利运动过后,说实话,中国科研界一片狼藉,大量的科研成果被这样傻乎乎地公开了。说实话,这是对国家最大的损失。

 

落户、升学也要专利


从前年开始,行业内好多人在朋友圈转发“利好政策”——高考、升学、中考、然后是自主招生,落户,有专利都可以加分。

 

有时候,我觉得,政府出台这样的政策的初衷,可能是希望招到特别优秀的孩子,吸引有才华的人落户,但最后就变成,行业好多人变相去帮客户拿到专利。

 

正常情况下,企业申请专利,可能一万块钱都交不了,但对于好多迫切想落户的人,可能交五万、十万弄一个专利也合算。专利积分落户变成了同行们敛财的又一个手段。

 

我也曾经参与过初中生的一个科创比赛。选手参加这个科创比赛,如果有专利的话,更容易获得奖项。一位选手的父亲找到我,希望我给他儿子的发明申请专利。

 

等这个孩子的发明授权了以后,其实我还蛮高兴的,因为那个发明,我觉得还不错。我和他的父亲讲,孩子的发明授权了,可这位父亲告诉我,专利不要,用不上了。他的意思是,比赛也参加了,奖也拿了,高中也上了,专利就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了。

 

自主招生加分这个事可能施行了三、四年的时间,今年就叫停了。我觉得这是个特别好的信号,就应该叫停。

 

照理说,初高中生,有的孩子还是有些奇思妙想的,有些发明创造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这种孩子一定是凤毛麟角,不可能很多。可不幸的是,专利在他们眼里,沦为了升学的工具。

 


行业逆淘汰


伴随着专利行业的一片 “繁荣”,我们这个行业开始有一些不相关的人进来,以前卖保险的、做房产销售的,摇身一变,都成了代理。

 

他们的存在,彻底搅乱了整个行业。

 

我们其实是有专利代理人协会的,但这个协会只能管理专利代理人,管不了那些没有资质的 “黑代理”。企业、学校、任何人申请专利,是可以不选择专利代理机构的,这里并没有法律上的约束。

 

2018年的专利申请量已经超过400万,执业专利代理人不到2万,算一下一个人一年要写多少个案子?显然是做不到的。大部分情况是,一个代理人,管理着一批没有证的人干。

 

说实话,以非常饱满的工作量,我一年绝对写不完150个案子。但有同行告诉我,他一天能写三四个案子,这样写出来的是什么?

 

黑代理的存在让整个行业陷入了 “走量不走质” 的窘境。行业内的收费标准的,没有任何人参照。有的专利申请,一件甚至只收几百块,当然对应的服务可能只是帮客户走流程,申请文件的内容是需要客户自己写的。

 

许多有职业素养的人陆续离开了这个行业。有人告诉我说,他给人写一个专利,公司才收几千块钱,到自己手里一千块钱都不到;有人说,专利申请这个事情,特别零碎,一两个月甚至三个月都搞不完,等搞完了到审查阶段,一个专利审两年甚至三年,几年的时间花出去,到手几百块;有人说,总是说春天会来,但总感觉来不了,拖得太久了,没了耐心。

 

我是觉得,这个行业有很大的一个危机——

 

这个行业再这样搞,优秀的人走了,如果吸引进来的都是一些比较差、低素质的人的话,这个行业未来没有前途。

 

说实话,专利行业跟科技创新、跟投融资都有很大的关联,如果说就真的烂泥扶不上墙,做不好的话,可能最坏的一个情况是,这个行业又回到八九十年代的样子——大家都不注重知识产权,都觉得这个东西可有可无,这个行业的人看过去,素质又差,都跟骗子一样,不被人瞧得上。

 


鼓励量的时代结束了?


好在,最近在政策层面,慢慢地有了一些调整,比如政府资助减少了,或者由原来的奖励专利申请改为了奖励授权,大量非正常申请遭到撤销,自主招生的专利加分也取消了。

 

鼓励量的这个时代,确确实实是该结束了。我觉得,这是个很正向的,或者说很利于行业发展的信号。

 

今年应该会有一批代理所倒闭,一些黑代理可能会没饭吃。政府资助的减少,带来企业需求的减少,再加上审查授权的变严,应该会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

 

像鸡汤眼药水这种专利,以后应该会遭到劝撤,而不是获得授权。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名道姓曝光了几家不像话的企业,在行业内也起到了震慑作用。

 

但不是说,行业内就没问题了,比如当下最热的业务—— “贯标”(贯彻执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就有猫腻。

 

2013年,国家出了一个行业标准,叫《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是 “我国首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

 

说实话,国标本身是个好东西,可以让很多知识产权不知道怎么做的企业,至少有一个执行标准。可在推了 “规范” 以后,随后又开始推 “认证”。应该是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地陆陆续续又推出了贯标的奖励政策。

 

我遇到过很多公司,有一个企业才两个人,就要做贯标。一些地区的奖励政策也很奇葩,有的贯标通过,奖励75万。

 

试想一下,两个人的企业,一年什么都不干,把这贯标过了,俩人就能拿75万。人家说,有百分之百的利益,就有人要犯罪了。

 

当然了,大部分的地区奖励没那么多,一般来说,奖十万、二十万的比较常见;奖四五十万的,就算很多了。贯标现在是今年很火的业务,好多专利代理的同行都跑去干这个去了。

 

图4:百度搜索“贯标奖励” 得到的结果截屏。

 

一些地区在奖励的时候也有硬性要求,比如企业有效的发明专利多少件,总的专利申请的量多少件,还通过了贯标,才奖励;但有的地方就什么政策都没有,典型的人傻钱多。而贯标的认证机构,他们确实挣的多,但就是放水。

 

为什么还要坚守?


我觉得我还是有点情怀的。这个是真的。

 

刚入行的时候,当看见电脑里敲的字,最后变成了一份完整的文件,再往后,变成了官方的一个文件(国家知识产权局出的专利文件),我觉得很开心。

 

这个职业吸引我的还有很多,比如能和各种人去交流,对方没有保留,你也了解到很多新的想法、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其实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儿。而且,和你交流的人的素质或者说能力都是蛮优秀的。

 

客户的技术给到我,我把它变成一些专利,然后又在客户的产品上看到了这个技术变成了现实,觉得特别亲切,没做过的人很难体会。

 

当然,从现实的层面,这个行业有那么多的问题,对我来说就是机会,或者说,如果我在这个行业里做不成,那换一个行业就一定能做成?

 

其实,我表达得真的很含蓄了,很多真正尖锐的我都没法说,也不想说,就算是哪天退休了,我都不会说。更多的时候,大家都是觉得委屈也好、憋屈也罢,或者说不干了也好,其实我们能做的事情也很有限,包括我在内,都觉得毕竟人微言轻。

 

应该说,这么多年,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也觉得想继续干下去,正常情况下,我肯定是不会离开这个行业。我很喜欢这个行业,我更愿意相信它是往好的一个方向去发展的。

 

出来混,迟早还是要还的。


参考文献:

1.    国知局:专利代理惩戒决定书18份,

2.    知识产权局等八部委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http://www.sipo.gov.cn/gztz/1099238.htm

3.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七年居世界首位,http://www.gov.cn/xinwen/2018-04/25/content_5285622.htm

4.    专利代理行业发展状况(2017年)显示:我国专利代理事业发展势头良好,http://www.sipo.gov.cn/mtsd/1123783.htm

 

制版编辑 | 皮皮鱼


参与讨论
1 条评论
评论
  • 兰勇 2019/05/08

    感觉因为不了解专利怎么写就受到伤害很可惜,因为兴趣而产生的专利才更加有活力吧,感觉需要想要改变现状的人进行分析改造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