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明:科学研究要做真正的原始性创新
导读:2016年1月17日,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设立,奖励在大中华地区做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科研工作的科学家。迄今共颁发了16位获奖者,获得了科学和社会领域的广泛认可。2019年我们更是立下了将未来科学大奖打造成“百年科学大奖”的远大目标。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已经步入第五个年头,我们特邀多年来深度参与和支持未来论坛及未来科学大奖的数十位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及社会各界人士,凝所思、抒其感、汇其思想,在回顾与总结的同时,期待与展望未来!正式推出“未来科学大奖五周年专栏”。科学改变未来,我们正在路上!
q1:您如何看待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程中的伟大意义?
冯小明:就化学而言,它永远是一门中心的、充满活力的实用性科学!物质的产生离不开化学,可以说人类存在一天,化学就存在一天,而且还有非常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我们的工作不但要关注“化学的今天”,就是把自然界现有的东西研究透彻,同时我们更要去思考“化学的明天”,要在原始的自然界旁边又建立起一个新的自然界。
而在不对称合成领域的研究,我们正在向“100%的选择性、100%的收率和零废物排放”的目标不断靠近。又如通过生物活性筛选,希望在所合成的化合物里面产生几个有用的活性分子,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人类造福。
我始终认为,科学研究要做真正意义上的原始性创新,而不是简单的集成创新。要让创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领跑,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基础研究上书架,让应用研究上货架。
q2:作为中国首个由非政府组织颁发的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大奖,您觉得未来科学大奖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科学发展将有哪些积极的推动作用和重要意义?
冯小明:未来科学大奖极大的扩大了我们研究工作的国内外影响力,吸引了更多的同行和工业界使用我们的催化剂和反应,也使同行和大众对我所从事的不对称合成研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还深化了相关部门对于国内科学家原创性研究工作的重新审视和重视,坚定了我们坚持“原创性、创新性、引领性和有用性”研究的信念。未来科学大奖在科学宣传和科普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例如,将我们发展的具有柔性链接的双氮氧催化剂比喻成中国功夫里的“双截棍”,生动形象,同行每当说起双氮氧时,同时也会联想和陶醉于刚柔并进的nunchakus(双截棍)所带来的神奇和强壮中,这是科学与艺术融合的魅力。
q3:再次祝贺您获得未来科学大奖,作为科学家,您如何看待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与公益精神?
冯小明:朱清时先生曾经说过,要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有智慧去区别上述两类事。我认为,做科研的人也应当如此。
q4:您认为社会精英与成功人士应如何带动社会力量促进科学的发展?
冯小明: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学才有希望,才能有持续和稳定的发展。科学的发展要靠传播,要靠教育。社会精英与成功人士是具有影响力的传播力量,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如网络宣传、科技展览、科技游园和竞赛等方式,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使大众了解科学,尊重科学;使青少年热爱科学,投身科学和参与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要植根于教育,通过召集社会力量,加强形式多样化的教育支持和投入,与各部门共同营造创新研究的氛围、环境和条件。社会精英与成功人士还是发展需求和科研成果转化之间的纽带,社会力量凝聚了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通过产业界和科学界的交流融合,从而促进目标导向性的科技研发,同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q5:科学发展突飞猛进,可以大开脑洞想象一下未来世界的模样吗?
冯小明:科学发展突飞猛进,未来世界人们的衣食住行会更加便捷,更加数字化和信息化。当然,未来世界并不一定是人类真正能够适应的“美好世界”。因此科学家不但要让科学发展突飞猛进,更要通过科技进步让人类能够适应未来的“美好世界”。
q6:您对未来科学大奖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期待与展望?
冯小明:未来科学大奖鼓励原创、创新、引领和有用的研究,对中国科研工作者来说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在科普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科普效果。颁奖典礼很国际化,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使青少年和大众们更加尊重科学、崇尚科学。希望将这类活动逐渐推广到所有省市,提高青少年和大众的人文意识和科普知识,让人民大众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活力,让科学的星星之火燎原。
高光时刻
冯小明在2018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上致辞:
为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做出我们的努力和贡献。
在接受未来论坛获奖专访时,在被问到对以后要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是刚刚进入科学研究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时,冯小明说:
我的建议就是选题要围绕重要的科学问题,研究课题要具有原创性、刨新性、引领性和有用性,研究要静下心,耐得住寂寞,潜心治学,注重严谨求实的学风。跟着你的兴趣和选择,做好坚持和放弃,总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冯小明在谈及让其难忘的瞬间时说:
颁奖典礼发言中,细细回望过去,感恩和激动之情久久不能散去;与青少年的对话及合影、在北大的学术报告会上的交流,深切感受到青少年、公众和同学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激情,也对实现科技强国梦充满了信心。
来源:未来论坛